中秋节的故事精彩8篇

发布时间:

《中秋节的故事精彩8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中秋故事】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中秋节的故事200字 1

中秋传说——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 安皇城。

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 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的故事100字 2

中秋传说——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 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

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 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秋节的故事200字 3

中秋传说——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

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节的故事200字 4

中秋传说——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的故事100字 5

中秋传说——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中秋节的故事300字 6

中秋传说——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的故事 7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

这个时间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古人写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的就是我呀。我和爸爸妈妈,爷爷,表弟表妹,欢聚一堂,在银色的月光下烧烤,伴随着嗞嗞的烤声,月光,我们开始聊天。

弟弟是最调皮的。他拿起一支烤串往嘴里,我笑他脸上沾油,爷爷听了笑起来。

爸爸妈妈读的书多,他们给我讲中秋的故事。原来中秋节是八月十五,不少文人也写过它啊。我最喜欢苏轼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的名句。苏轼是个不得志的诗人,但他傲气风发,文气横盎,他有个弟弟,但是他们在中秋却不能见面,是多么令人遗憾啊!而作文吧我是多么幸福。

妹妹是个学神,她喝杯可乐,慢慢地说:“还知道月亮的诗吗?”妈妈说:“小儿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们吃完烧烤,我放起了曲。王菲的空澈嗓音让夜美丽。这夜这么寂静,因为万籁俱寂;这夜这么热闹,像因为有了团圆。感谢相见,宁无别离!如果给我一扇小窗,我愿永远看见家里的路;如果给我一双翅膀我愿飞向亲人的身旁。

苏轼是个诗人,更是把自己活成了诗。想到这我无法感同身受,因为我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现社会在改革开放后,奔小康,人们的生活向阳,我好好珍惜。

中秋节我,我难以忘怀,中秋的故事,我感慨良多…

中秋节的故事200字 8

中秋传说——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

诗人上场 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 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