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观后感(13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
冬奥会观后感 篇1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 是世界规模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1994年起与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分开举行。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02月04日至02月20日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再过不到60天,这场冬季奥运盛会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这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时刻!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时刻!讲文明,树新风,增强文明意识,提高文明素质,做了不起的中国人,让世界看到中国正在从大国走向强国。
对于冬奥会,我无比期待!期待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名滑雪运动员,好似翻飞的雪地蛟龙,赛道上的他心只有一个信念——为国争光,以高超娴熟的技艺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期待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名现场记者激动地将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冬奥会情形,用流利的语言向电视台前的观众们播报现场的场景,让场外的观众们通过我的精彩播报,身临其境地感受现场激烈比赛角逐的幕幕场景;期待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名志愿者,以满怀的热情,面带微笑为各国来宾提供帮助,每天穿梭在赛场的各个角落捡拾垃圾,维持秩序,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向全世界展示我国的热情与文明……
看完冬奥会的观后感 篇2
冬奥会开幕式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开场传递过期的画面。人们传递国旗时不同的装扮彰显着不同的职业和不同的民族,但不变的是簇拥在中间的红色的国旗。在整体冰蓝色的色调下,传递的国旗成了唯一一抹流动的红色,代表着中国人民在冬奥会上的激情、热情与自豪。随后国歌奏响,此刻激昂的歌声响彻全世界,纵使其他国家不明白国歌的歌词含义,但从在场每一个的神态中都能读出:冬奥来了,我们准备好了!
2022冬奥会观后感个人感悟 篇3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正在家里认真地做作业,突然,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飞到了我的身边,说:走!我们带你去看冬奥会!太好啦!我丢下作业,跟着他们一路向北飞到了北京。
到了冬奥会的现场,我简直惊呆了,太壮观啦!环顾四周,观众席上人山人海,座无虚席。这时冰墩墩说:我们一起来参加冰球比赛吧。我和雪容融开心地说:好啊!雪容融说:那我们快去换比赛服吧!我说:好的,马上就来。
我们的比赛对手是中国的老朋友俄罗斯队,我们相互认识后比赛开始了。一声哨响,冰墩墩先发球,他把冰球传给了雪容融,突然,俄罗斯队来干扰,幸好雪容融接得及时,把冰球传给了我,我再用力一拨,终于把冰球推进了球门。
我们队赢了,大家欢呼雀跃。正当我高兴地时候,耳边传来妈妈的催促声:快起床啦,要迟到了。我睁开眼一看,原来这是一场梦啊!
真希望我能梦想成真,和家人一起去北京观看冬奥会比赛,和冰墩墩、雪容融一起为中国加� 今天,冬奥会将首次在我国举办,亦使北京成为首个同时举办过冬、夏奥运会的城市,今日之成就离不开十四亿海内外同胞的全力奉献,不是我们在中国之中,而是,我们就是中国。
冬奥会的举办不仅仅是让世界了解冰雪,更是让世界认识中国。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主办方从微章到场馆,从冬奥标志到吉样物,所有设计无不彰显我国从古至今的传统文化。这让我不禁想到了2008年的那场奥运会,它们都令人心潮澎湃,更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之力量、优美。
当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缓缓走过场地,画开的是一幅幅生活画卷,年�
当来自阜平山区的儿童唱起奥运之歌时,当广场舞在奥运会场跳起来时,我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人民信仰,中国是人民的中国。当火炬开始传递,代表了中国的奋起之路,从全国冠军,到世界冠军,再到世界记录保持者,最后到新的运动员点燃奥运之火,这是中国体育的艰辛崛起之路,这是所有中国人的期盼与荣光,这更是需要中国的青年人当仁不让接力的下一棒!因为世界终究是我们这代青年人的!最后的奥运之火没有过去的熊熊燃烧,而是像火种一样插在了每一个参赛国家的点火台上,这是史上绝无仅有的,这是新意、这是团结,这印证了我们所倡导的世界新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
忆十四年惊涛骇浪,九万里风鹏正举,苔花似的人们必然还是那般百折不挠!十年饮冰,难凉热后,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预祝北京冬奥会圆满结束!
观看冬奥会观后感500字 篇4
冬奥会就要来了,我们要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的小天使。我们代表的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学校、一个家庭。所以我们应礼貌待人,说文明话语。
记得有一次,我的同学杨子轩来我家了。因为他的妈妈临时有事来不了,不能及时接他。所以就跟我妈妈联系,让我妈妈把他接到我们家先写作业。到家之后,我们就开始写作业了,边写边比赛,看谁写的又快又好?当我们作业快写完的时候,有人敲门了,开门一看,原来是阿姨来接杨子轩了。
我给阿姨到了一杯水,说:“阿姨,你先喝杯水暖暖吧,外面太冷了。杨子轩的作业还有一点点就写完了,你稍等一下。”
阿姨眼里含笑,直夸我是个懂事、有礼貌的孩子。我听了之后,心里美滋滋的。
不大一会儿,我们的作业几乎同时写完了。阿姨看到我满墙的奖状羡慕地说:“杨子轩,你看路悦阳满墙的奖状,你一定要向她学习。”
我说:“阿姨,杨子轩已经进步很快了,我们会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放心吧。”
正说着话,妈妈把晚饭做好了。我赶紧去洗手,拿好了碗筷,准备请阿姨和杨子轩留下吃完晚饭再回家,这样路上就不冷了。
阿姨说:“谢谢你,路悦阳。你不仅懂事、有礼貌,简直就是你妈妈的小棉袄。”我笑了笑,说:“谢谢阿姨夸奖,这是我应该做的。”
我们是文明的象征。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所以我们要礼貌待人,文明用语,不失礼于人。
从我做起,我为文明代言,争做文明小天使。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 篇5
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闭幕式精彩而美丽。旗手是高和许,他们分别在速滑500米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决赛中获得金牌。高背着许走了出来,引来一阵欢呼。
手拿金牌的谷爱玲在闭幕式上非常开心。她不停地蹦蹦跳跳,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毫无疑问,她是本届冬奥会的流,她的一举一动都是赛场内外的热点。在她旁边的是她的弟弟苏,两人关系非常好,在赛场上形影不离。武大靖也在其中,备受瞩目。在这届奥运会上,武大靖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带领混合接力夺得金牌,然后在其他项目上做出牺牲和贡献,让人记忆犹新。
苏遗憾获得银牌,在另一个赛场上弥补遗憾,强势夺金,以无可争议的成绩夺得第一。在这届奥运会上,萧肃获得了1金1银。他在北京冬奥会上度过了18岁生日。就这样,他给了自己的成年礼的礼物。网友们纷纷在网上留言,终于看到两个天才同框,让人很开心。小顾好像在蹦迪,还是狂野的蹦迪,一直走,开心的像只兔子。
回顾北京2022冬奥会的精彩瞬间,武大靖,短道速滑女子接力,隋文静,韩聪最后时刻等。都是激情呈现。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 篇6
看!那是谁的身影踏着刀刃在冰雪上翩翩起舞,宛若唯美蝴蝶,一个三周跳完美落地。看!那又是谁的身影,在雪地里飞翔,加速加速再加速,如同流星划过冲向终点。他们,这些热血而又矫健的运动员们都在等一个时刻——2022年2月4日。因为继2008夏季奥运会后北京再次成功申办冬季奥运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北京承办所有冰上项目,延庆和张家口承办所有的雪上项目。这是中国历首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北京也�
自从2000多年前,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一种健康向上的体育竞技在神圣的奥林匹克兴起,它就成为古代希腊人奉献给人类的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今天,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体育竞技的范畴,它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盛会和文明遗产。奥运会是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于一身的运动盛会,象征着世界的和平、友谊和团结。
然而我国首都北京作为奥运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这不仅仅是打破了一个记录那么简单,它更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具体体现。2008年奥运会开幕仪式至今依然让人记忆犹新,这一次冬奥会又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惊喜呢?我们拭目以待。
冬奥会观后感(13篇)
一直以来冰雪运动被称为高岭之花,参与人数一直较少。我国成功申办冬奥会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使更多的人体会到冰雪运动的乐趣,并且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奥林匹克精神:“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相互理解”。这个概念是在“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中提出来的,其原文为:“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 篇7
从“春雷生万物长”的惊蛰,到“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的夏至,“秋收万颗子”的处暑,“露从今夜白”的白露,秋分,霜降,立冬,小寒,大寒······我们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上美轮美奂的画面。季节交替,冷暖变换,最终定格在了今天——立春,与此同时,万众瞩目的北京冬奥会缓缓拉开了帷幕,我们坐在教室里,见证着历史,也见证着高三生活中一个注定难忘的时刻。
不用说蓝色的水墨幻化作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波涛汹涌,不用说雕刻历史的二十四道激光塑造的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在灯影交错中缓缓升空,更不用说印着一百多个代表国的名字的雪花,簇拥起冉冉冬奥圣火,一场场视觉的饕餮盛宴,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中国式的浪漫与薪火相传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一切的一切带给我们的感受,“震撼”这两个字都略显单薄。但最打动我的,不是气势恢宏的焰火,也不是流光溢彩的表演,而是国旗入场的画面。来自五十六个民族,各行各业的一百多位普通人站成两排,代表着全体人民,手手相传,把五星红旗传递到国旗队的手中,《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在会场中回响。那个瞬间,泪水模糊了双眼。“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军人”,当时脑子里只蹦出来这么一句话。镜头的距离很远,但我真切地看到了,他们身着军装,神情坚毅。国旗在他们手中,平展得没有一丝皱起。那是人民的寄托啊,人民把国旗交到他们手中,从此后,饶是万水千山,饶是枪林弹雨,也要舍生奔赴,换一个山河无恙,换一个国泰民安。
离开教室时开幕式还没有结束,飞速冲回家把它看完。奏完尾声,电视屏幕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字样的背景是今夜的北京。关电视之际,母亲感叹了一句“北京的发展真快啊”。是啊,今夜的北京,万家灯火璀璨,曾几何时,能装点北京的夜的,还没有这样满目的繁华。翻出08年的照片,母亲抱着尚满四岁的我,我扎着两个小辫,挥舞着“我为奥运加油”的小旗,冲镜头笑得灿烂。十四年一晃而过,那个小小的我已向成年迈进,而我的祖国,在这十四年间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如今,她正带着全世界的目光,所有中华儿女的期盼与奋斗,以前所未有的昂首姿态,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进发。“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在这个冬天,让我们与驰骋在赛场上的奥运健儿一起,加油向未来!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 篇8
奥运之火4日晚在“鸟巢”点燃,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拉开大幕,北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可以看到不同肤色的面庞洋溢着同样的笑容、炫酷的高科技� “雪花”主火炬台点燃的那一刻,人们更加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价值。
如期举行,北京冬奥会提振全球信心。肆虐的新冠病毒,已成全人类头号敌人。当前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变异毒株传染性更强、传播范围更广。受疫情影响,多项国际重要赛事延期或取消。克服重重困难,北京冬�
冬奥会观后感 篇9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顺利举行。24节气倒计时,五环破土而出,点燃主火炬,这是一场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中国人把这场浪漫送给全世界,在后台主办人物采访中,他们只说了一句:“不一样!”从奥运村的黑科技,到开幕式上声色光影的叠合变化,都体现了超前的大中国超前的意识。AI,机器人碳中和等新科技为疫情后的世界各国展示了世界经济重建的可能性,为疫情后的世界增添新的活力。世界见证了这个“重要时刻”,见证了不一样的中国。让我们高擎“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火炬,一起奔向未来!
冬奥会观后感 篇10
今日立春,北京冬奥会也正式拉开了帷幕,随着场上轻快的乐曲响起,各国国家领导人缓缓走进场内。
随着具有特色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开幕式正式举行,五十六个民族代表将国旗一手一手的传到升旗台边,接着场上响起了动人的义勇军进行曲,我也不禁的站了起来,唱起国歌。此时鸟巢上空放起了璀璨的烟花,在这个热烈的氛围内各个国家运动员也从五环下走入场内,面对外来宾客,场外的人民热烈的挥手,场内的演员也用舞蹈表示欢迎。
每名运动员的脸上充满了希望和自信,他们付出多少努力,流下数不清的汗水和泪水,他们在将在冬奥会上洒下青春的热血,他们用心中的奥运之火“点燃”了冬奥会,我对他们为国争光的精神感到敬佩。
为了庆祝冬奥会,我在网上购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周边。
看着纯白的雪花,我感叹到冬奥会的艺术,也祝每位运动员都能有一段难忘的“冰雪奇缘”。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 篇11
2月8号,在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18岁少女谷爱凌夺冠。这也是中国冬奥历史上,雪上运动的首枚金牌。
在决赛的最后一跳之前,谷爱凌排在第三,已经可以登上领奖台了。妈妈建议她做个左边的1440,确保拿到一块银牌。但她没有采纳妈妈的建议,而是跳出了目前世界最高难度的左转双周偏轴转体1620。这一跳,让谷爱凌反超泰丝·勒德,排名升至第一。相比坡面障碍技巧和U型池,大跳台并不是她的最强项,训练时间也是最短的。但她却敢于放手一搏,选择在最重要的时刻挑战自己的历史,做出了一个她从没公开做过的高难度动作:1620。
谷爱凌的勇气并不仅仅来自于她过往的经验和实力,更多的是一种对未知无所畏惧的心态。在受邀为《纽约时报》撰文时,她在文末这样写道:"在恐惧面前,我永远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从这个18岁女孩的身上,我发现了克服恐惧的三种力量。
看冬奥会观后感 篇12
从一块冰,一朵雪花,到一个创意无限的点火仪式,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简约、浪漫、童真、唯美的开幕式呈现在全球观众面前。奥运五环下,中国人的冰雪智慧凝聚成巨大力量,书写着古老与现代、简约与精彩的奇迹。
“每个国家一朵雪花”
“2022个孩子,2022个无人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幕式工作部演出策划主管陈婧玮在工作日志上留下了这样的字迹,她记录的是和平鸽环节的最初设想。日志写于2019年10月。
在悬念被不断破解的日子里,张艺谋的初衷早已明晰:“中国古代,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已经讲过了,我们这次能不能以现当代为主, ”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日子,视效总监王志鸥至今也为之动情,“一开始,大家就想要做与众不同的开幕式,我们想能超越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只有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王志鸥记得,2019年8月23日,刚刚结束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第二次彩排,张艺谋就启动了冬奥会开幕式创意会,如何做点火,如何做奥运五环被率先提出来。
美术总监陈岩曾是2008年奥运会主创团队成员,他此番再次成为了伟大创意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张艺谋总导演当时在电话里跟我说,要讲一个关于冰的故事。”陈岩一下子感到热血澎湃,这和他的想法一拍即合,“不要多余的东西,一块冰,一朵雪花,一笔就能画出地球来。”初始方案很简单,获得了冬奥组委一次性通过。
张艺谋还原了奇妙创意的诞生,“我们一直在讲一朵雪花的故事,运动员入场式的引导牌是个发光的雪花,上面写着国家的名字。”他说,这朵雪花完成一系列的变化、转化,最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火炬。“每个国家一朵雪花,每朵雪花汇聚到北京,最后成为一朵最璀璨的雪花,成为历届冬奥会最独特的火炬,90个国家和地区的名字全部在上面。”张艺谋说,历届奥运会很少看到这样的设计。
讲一个伟大中国的故事
陈婧玮的工作日志还写下了“万物复苏,生生不息”等字眼。讲一个伟大中国的故事,自始至终被开幕式主创团队孜孜追求。
开幕式上,满目春色将希望、积极、昂扬播撒进了全场。当被问及开幕式主色调时,张艺谋回答说“绿色”,他说:“中国人讲的是万紫千红总是春,讲的是生生不息。我们在开幕式不仅要讲冬奥会,还要讲中国人的时间观、宇宙观,尤其是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大环境下,生生不息的概念非常重要。”
中国元素贯穿始终。一滴中国水墨晕染开,幻化成黄河之水天上来,铺满全场,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浸入寻常百姓家的中国元素也扑面而来,张艺谋说:“演唱奥运会会歌的大山里的孩子,他们身上的服装就有‘虎头’纹样,演唱主题歌的孩子们服装的图案,是河北的窗花,窗花上写着和平。”此外,还有引导牌上的中国结雪花、运动员入场式“中华之门”“吉祥之窗”上展现的中国传统纹样等等。
中国故事当仁不让的主角是平凡而伟大的中国人。彩排中,让分场导演陶雯婷感动的是,国旗传递环节中,有176名代表,他们中有56个民族的代表,还有京津冀地区各行各业的代表。当国旗传递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盛阿伟、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全国道德模范郭万刚、“七一勋章”获得者买买提江·吾买尔、航天英雄景海鹏、戍边英雄祁发宝手中时,陶雯婷注意到,“72岁的许振超先生颤抖着双手传递国旗,他说,我就是很激动。”
科技让故事讲述更硬核
在陈婧玮的工作日志中还记录了五环、冰立方这样一组数据:五环长度、宽度、厚度为19米×8.75米×0.35米;冰立方长度、宽度、高度为22米×7米×10米,晶莹剔透的五环、冰立方蕴藏着中国科技的力量。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接到开幕式任务后,将之作为与北斗工程、探月工程同等级别的重大任务,迅速组建了技术团队与管理团队,这家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几年间甚至有近10万人投入进来。
去年1月,鸟巢地面舞台的正式进场施工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北京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技术保障处副处长刘奇说,当时鸟巢挖掘了一个100米×62米、主体深度达10米的巨型地仓。经过航天科技集团工程人员几个月的努力,鸟巢架起总重量约5000吨、装机功率约2000千瓦的巨型舞台,而中心则是直径16米、重约300吨的圆形升降舞台。地面舞台上还铺设了上万平方米的LED地屏,这也是世界大型演出中面积最大的LED地屏。“地面舞台、地屏等舞台装置项目在去年10月完成安装、调试、验收等,随即大家就马不停蹄地配合演员进行现场排练的技术保障工作。”刘奇说。
航天科技集团还完成了冰瀑、冰立方和五环装置、威亚以及主火炬台等大型装置。仅是为了五环的完美呈现,过程就颇为艰辛。刘奇透露,五环为LED装置,因为需要供电,最开始电线从底部往上走,但这样的外观被导演要求“整改”。技术人员又将两根绳子挪到五环外侧,“结果,为了完成五环起吊过程,从下午6点到第二天凌晨3点,起吊了三次才成功。”刘奇揭秘道,为了让五环上升更稳妥、更安全,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试验,最后将五环总重量控制在3吨以内。
刘奇说,为了让五环持续发光,初始阶段,当五环上升时,电线卷起并收入一个2米×2米的收线框内。现场排练时,这个外观形象挨了批。“我们再将框拆掉,对电池进行扩容。”外观简洁的五环内部“沟壑纵横”,铝合金骨架内排布着密密麻麻的电源线、信号控制线等。技术人员重新精心排布,留出更多空间放入新增电池。同时在低温实验室进行电池低温试验,以保证即便在零下20摄氏度环境下也能持续稳定供电,满足长时间五环吊装展示的需要。
开幕式上,甚至大胆使用了一些最新技术。冬奥会开闭幕式实时交互特效团队负责人、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院长童雷说:“在大型演出中,基于人工智能的实时交互特效还是首次使用。”和平鸽环节,孩子们踩着脚下的雪花嬉戏、奔跑,这正是对场上670人进行实时跟踪,并将实时效果呈现在每个人脚下而实现的。
童雷透出了谜底:“我们为此采用了人体识别与跟踪技术,该技术采用英特尔的人工智能识别算法,进行人体识别与定位。”原来,四台高清摄像机先将场上每一位演员识别出来,同时定位其位置信息,进行实时跟踪。接下来,再将每个演员在场上位置的精准信息,传递给采用交互引擎技术的实时渲染呈现系统,“这个系统利用捕捉系统提供过来的位置信息,把预先设计好的视频效果,精准呈现在演员脚下,这样就能形成如影随形的效果了。”
童雷透露,为了技术攻关,北京电影学院摄影棚搭建了一套演示系统。最初是想实现逼真倒影效果,但计算量太大,实时追踪只能追踪不到20个人。“后续不断磨合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路进行了调整,从仿真倒影转换为实时交互特效,计算量降低,效果也更出色。”事实上,致敬人民环节中也使用了该特效,24位轮滑运动员滑到哪里,就会把哪里的雪推开,推开的雪路上映现出“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这一场景令人震撼。
光影艺术展现无限魅力
“43秒!”陈婧玮在工作日志上记录了冰立方升起、降落的时间,各种精确到秒的数字,在她的日志中记得密密麻麻。
北京酒仙桥,黑弓办公区,一台台电脑前,是一张张专注的面孔,过去的几年,这家公司的200余人投入到开幕式的数字内容制作中,不分昼夜。
王志鸥向我们展示了开幕式的数据量——开幕式所有环节做了共5800多秒、29万帧数字内容,鸟巢地面即冰面分辨率为14880×7248,鸟巢竖屏即冰瀑分辨率为2560×7328,整个开幕式视觉效果数据量约等于15个IMAX的制作量。这在奥运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王志鸥和众多视效艺术家、机械工程师、程序员合力在开幕式现场创造了一个个视效奇观。在五环破冰而出环节,冰瀑上出现一滴中国水墨,这滴水墨就做了上百版,王志鸥说:“我们运用AI图像算法,机器学习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制作水墨纹理特征模型,以此生成风格化的山水图像。”他透露道,水墨幻化为黄河之水天上来,并不是简单还原水流的效果,而是水纹中要透出中国画的感觉。
上升又降落的冰立方,这是王志鸥带领团队设计的三维数字装置,实现了技术创新的五面裸眼3D效果。24道激光射向冰立方,在巨大的冰立方上雕刻历史,从往届冬奥会一直到北京冬奥会。王志鸥说,冰立方里,神来之笔描绘出各种冰雪运动,从第一笔开始一直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这些神来之笔是由北京印刷学院水墨动画专业的师生用水墨动画一帧帧创作而成的。这也是奥运历史上首次以水墨风格呈现冬季运动项目。
为了实现激光和光影互动,在内容制作上,视效团队遇到不少挑战。王志鸥透露,视效团队做了两万多张效果图,“我们开发了一套程序,能把每一秒的视频信息变成点位信息,这样激光就能围绕五环进行转动。”因为激光机器距离冰立方上百米,激光的调焦很难精准,从每天晚上十点开始到凌晨两三点,技术人员都要一次一次地进行调试,直到点位精准。王志鸥说,随着技术测试的深�
不再用人海战术
在陈婧玮的工作日志中,还记录了“3000人”这个数字,参与开幕式的3000名演员中没有一位专业演员,更重要的是,开幕式不再使用“人海战术”,人文情怀与科技创新相得益彰,共同述说精彩故事。
满目春色,生机盎然,393名来自山东中华武校、宋江武校的同学舞动近10米长的LED发光杆与地面影像互动,表达春天的绽放。陶雯婷说:“《立春》表演环节是和北京理工大学仿真实验室团队合作的,技术团队对发光杆的经度、纬度、角度做了标识,并为每人制作了手册。”由于每人拿到的手册都不同,演员排练更有效率。
但演员们要制造出不同波澜的多种状态,有连绵起伏的、有交替感的、有叠合感的,这对他们是一次全新的考验。“最费力的是如何和装置、影像做咬合。”陶雯婷说,机械有机械的时间点,激光有激光的时间点,在那一秒,影像、机械、装置、演出都要全部对位。经过一次次艰苦磨合,小伙子们最终有了完美呈现。
分场导演田湉负责的和平鸽环节,历经七八次大改,直到今年1月10日最终方案才确定。田湉回忆,最初方案是孩子们手中拿着发光的和平鸽道具,排列成两颗心的队形向中心靠近,然后拼成和平鸽图案,“当时孩子们已经练得差不多了,但大家都觉得不够惊艳。”
一次次不断修改,童雷带领的团队提出,是否可以设计充满童趣的冰雪元素,与孩子们一起互动。“有一次,地屏什么也没显示,孩子们走到黑地屏上,忽然发现自己脚下的雪花会跟着他们跑,跑得快雪花会拉出很长的轨迹。”童雷说,孩子们在现场开始疯玩,张艺谋则被这个场景感动,这正是他追求的淳朴、浪漫、自然的呈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