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说课稿【优秀12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本文是小编老李为家人们整编的12篇教师说课稿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芭蕾基训在舞蹈练习者必不可少的一课,它在舞蹈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练习芭蕾基训,可以加强舞蹈特长生的身体柔韧性和体能,塑造肌肉力量和腰背的平衡。芭蕾基训以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为特点,经过“开、绷、直、立”的严格要求,逐渐让学生形成挺拔、均匀、完美的体态,在意念与感觉的延伸中,使气质得到培养。对完成舞蹈作品,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是每一个学习舞蹈的学生的必修课程。
二、学生分析
对于我们学校的舞蹈特长生来讲,她们其中很多人并没有收到过专业的舞蹈训练,简单的舞蹈也许可以完成,但是更加专业和稍高难度的舞蹈却只能让她们望而兴叹。芭蕾基训因为它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是每一个学习舞蹈的人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学科。因为它可以训练舞者们的身体肌肉及素质能力,以及一些细节,例如脚背、外开、膝盖、延伸感等训练。所以,我们的学生想要成为好的舞者,或为了自己理想的舞蹈梦想,都要认真、踏实的学习芭蕾基训这一门课程。
三、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完整的芭蕾集训课,它分为把上、把下、手位、旋转和跳跃练习。因此教师在教授每一个动作组合时,要做到亲自示范、讲解细致。在教授时,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讲清楚练习的重点和要
点,避免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拉伤韧带或受伤。还要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记忆和练习动作组合,错误的方法会让训练适得其反。
四、教学方法
在舞蹈界有这样一个说法:一个舞蹈如果音乐选的好,那它就成功了一半!在课堂上也是如此,每个舞蹈组合我都选用了旋律优美,适合这个组合动作节奏的音乐。用旋律优美动听的音乐是激发起学生学习古典舞身韵组合第一步。组合动作学习我采用的是口传身授,教师规范的动作示范,和细致和动作讲解,学生才能够由初步的模仿发展到自我表现力的延伸。
五、教学过程
1、基本功软、开度训练:基本功练习是舞蹈所有课程的基础。所以在进行芭蕾基训之前,必须让学生有基本功热身运动,主要让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动,既为后面的芭蕾基训练习打下基础,又可以减少训练受伤的可能性。
2、学习组合:组合学习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师教授的过程是将动作分解开来,直至每个动作学生都完全掌握后,再合音乐练习。组合分为把上、把下、跳跃三大部分。把上共有10个组合,分别是:1、Battement tendu ;2、Plie;3、Battement tendu;4、Battement tendu jete;5、Battement tendu jete;6、Rond de jambe par terre;
7、Battement fondu;8、Battement Frappe;9、Adagio;10、Grond battement jete。把下分为动作组合和跳跃组合,共13个组合:1、Port de bras;2、Tendu (五位)+ jete;3、Pirouette 斜线转;4、
Adagio;5、Grand battement jete + 单一 A la seconde;小跳组合6、Saut;7、Assemble;8、Jete中跳组合9、 Echappe;10、Sissonne fondu + failli assemble;11、Grand jete;12、Jete passe;13、Saute + Port de bras。
3、分组练习:在集体学会组合以后,把学生分为二组进行练习。一是可以让教师的注意范围缩小,更精确的看到每个学生所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二是可以让学生们互相观摩学习,自我完善。
4、背向练习:长期对着镜子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性,而且眼睛盯着镜子看也容易造成动作不到位、不规范的缺点。所以在课堂中设置这一环节,让学生脱离镜子,真正做到无干扰、投入用心的完成每个组合。
5、行礼下课、布置作业:总结这堂课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规范学生的课堂习惯,培养她们的舞蹈修养,提高她们学习舞蹈自信心。作业布置以督促她们课后进行自我练习,自我提高。
教师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燕子》这篇文章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是一篇语言优美而且十分简洁的写景状物散文。文章主要描绘了春回大地,燕子从南方回归的美丽景象,抓住燕子在天空中飞翔、在湖面上掠过、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抒发了“春光无限好”的积极情感。
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却意境隽美,能够给人美的享受。本单元的主题是“神奇的大自然”。作为本单元的开篇,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联系)
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及其他课程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俊、俏”等生字,会写“聚、掠”等生字,积累好词佳句;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把握文中描写的燕子的特点,并能简要描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体会本文语言的优美与简洁,能够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丽,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说重难点
课文的题目是《燕子》,因此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点,而理解课文的重点语句及词语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初步具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重点逐步向阅读过渡。随着年龄的'提升,学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事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但由于孩子们生活在城市里,对燕子的了解大多源于书本、电视等媒介,而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却是一个难题。
这一学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形象思维占主导,理解能力可能会相对不足,这些都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的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良好的阅读、欣赏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朗读体会法将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此外,在导入和研读部分,我还会使用情景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感官,加深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而对于学生,我将主要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一个好的导入能够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是课程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会通过采用播放有关春天和燕子的图片或者视频,并且配有音乐这种直观的方式进行导入。这样可以在上课之初为学生们首先营造一种欣赏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后续文章的学习与理解。
播放完视频、图片这类资源后,我还会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说一说看完视频后有什么感想,并探讨你还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春天。这样在课前就进行了充分的形象感知和感情铺垫,顺势导入新课的教授,极大提高了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并且为创造性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的教学离不开阅读,“读”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一种关键的学习手段。因此,新课教授环节我将按照如下的顺序来展开。
1.初读课文,感知春天
这是新授的初始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整体把握文章,能够为后面的学习铺平道路。
我会鼓励学生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春天的美丽图景。同时完成一个自学任务:处理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多数的生字生词是可以自行处理的,但是还需要我进行个别易错或难写字的指导,如“凑”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而书写的时候应该先左后右。
本篇文章是语言优美的写景状物类散文,因此解决完生字词之后,我会播放范读录音,让学生认真聆听,并谈谈听后的感觉,从而提高他们的诵读和欣赏能力。
2.再读课文,了解燕子
这部分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也是培养学生们自学意识和能力的最佳机会。在这一环节,我会采用引导式教学,进行逐层提问,讨论探究。
首先,我会请学生阅读第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读完第一段,你了解到什么?能够体会出燕子什么样的特点? 因为这些问题相对简单,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章就可以从中找到准确的词句来回答问题,因此我会选择班里平时不怎么活跃的同学来回答以上的问题,这样可以为他们增加一些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接下来的参与积极性。
接着,我会提问,在这里“凑”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完后,我不会立即进行解释,而是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理解“凑”字的意思。这样在“看中学“,课堂趣味十足。
对于燕子的描写是属于本文的重点,文章主要通过三个画面进行立体的展示。因此,下面的内容的教学我会给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让他们去总结燕子有哪些特点,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写的,通过找句子、理解词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首先,我会让学生概括,第2、3、4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并请他们试着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归纳。通过阅读文章,不难看出,下面三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春天的盛会、飞行的燕子、美丽的曲谱”三个画面。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说说哪幅图最吸引你,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展开教学,进行启发式指导。比如,以第二自然段为例。
我会让喜欢第2节的学生齐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文中描写的春天的景物。并提问,这一段描写了春天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经过分组讨论和发言,学生们不难找出“光彩夺目”和“有生趣”两个特点,并可结合课文,领略到春天的美景。分析完美景,我会提出最后一个疑问,这一节主要讲春天的盛会,和“小燕子”有何关系呢?让学生体会到,已经热闹非凡的盛会,因为有了小燕子的加入才更有生趣,这里包含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对于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是本文的难点,因此我会多加引导,让学生体会。比如“黄绿眉眼”一词,学生可能不是很理解,因此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从而理解,柳枝发芽时颜色发黄,看上去有黄有绿,就像是柳树刚刚睡醒,在春天睁开朦胧的双眼。这样,作者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的生动形象。
这是第二幅画面的引导,下面两幅图画,我会用同样的方式进行。
(三)拓展延伸,想象发现
深入领悟了文章,最妙的是进行一些巩固和强化。因此我会让学生把自己当做一只小燕子,介绍一下自己家族里都有哪些成员,他们还有哪些朋友,都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在锻炼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课堂小结,深化情感
小结是一节课程的尾声,好的小结应该是让学生自主回忆所学。我会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这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五)作业布置
这是本节课的作业布置,本着开放性、层次性、多样性的原则,我布置三个作业:
1.文章词句优美,积累下自己喜欢的部分,或背诵或抄写,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2.完成一个小练笔,写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3.有余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为自己的小练笔配上一幅画。
五、说板书设计
接下来我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清晰明了,一目了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重点,理解课文。
教师说课稿 篇3
一、说课内容
说课时间规定不得超过15分钟,超时将酌情扣分。说课后,专家组根据说课情况和测试项目内容提出面试问题,申请人进行答辩。 面试题目一般不少于2个,回答时间不超过5分钟。下面我介绍一下说课的内容主要包括: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2) 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4)试讲中考查的重点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6)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7)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
(8)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9)灵活教法及促进学生发展的实效性
(10)各种教学手段的合理选择及有效运用
(11)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12)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师生关系和谐互动
(13)善于扣紧教学重点、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14)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等。
二、试讲技巧与经验总结
我建议大家试讲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把试讲所需教材准备好,接着把教材整体复习一遍,然后是搜集和学习说课稿范文,最后制作几份相关说课稿模板。建议没有说课经验的考生把全部说课内容都写出来,做到有备无患。
考试当天要按时到考场。
(1)候考。
一般抽到8号以后的考生要等到下午才能试讲。等到有人叫你时,你要带上书,说课稿,身份证,准考证,到指定的考场候着,那时你还不能抽题。
(2)抽题后,上交说课稿。
我的经验是最好准备两三份说课稿,正式说课之前留给自己一份,说课的时候要交给考官。如果你只有一份说课稿,只有看考官能否允许等你说完课之后再交,如果按规定是不行的。
(3)尝试换题。
如果你抽到的题目正好是你不熟悉的,毕竟这次面试的机会很难得,所以我建议你最好和考官商量一下可否换题。
(4)试讲。
依照我的经验说课时切不可表现出紧张的情绪,如果你表现出太过紧张的情绪,那么你就很难通过试讲。考生声音洪亮,语言表达流畅,注意衣着,表现稳重大方,是很容易赢得
考官的赞赏。说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比较好。因为超过12分钟要扣分。
(6)板书。
如果要新的规定说试讲者必须写板书,那么你就要写板书。如果没有规定,那么你可写也可不写板书,因为试讲时间才12分钟,即使你写板书也不要写得太多。
(7)答辩。
说课稿占10%的成绩,说课占40%的成绩,回答问题占50%。考官一般会问大家2-3个与说课有关的问题。提问的问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课程理论类。二、教学方法类。如你的教学思路是什么?教学设想与框架是什么?三、基本情况类,如你是刚毕业的吗?以前有没教过书等问题。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是,在准备说课稿的时候要注意听课对象。因为听课对象是老师不是学生,所以我建议大家说课的角度应该放在,你是怎么上这堂课?你要怎么教学生?千万别把考官当学生,给他们具体讲教材的内容。
教师说课稿 篇4
大家好,我是XX中学的体育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水平的双手胸前传接球。下面我从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课。
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的整体设计评价,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体育游戏这一体育教育的好途径,通过游戏规则要求,教师言语激励,评价反馈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公平竞争,实事求是,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和优秀的体育道德作风,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体现体育的教育性原则。
教材分析:篮球运动是中学生非常喜爱又易于开展的运动项目,经常从事篮球运动,可以使人体在灵敏、力量、柔韧、协调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教学,不仅促进了儿童身体动作准确性、灵活性、协调性,以及动作能力的发展;而且使学生从游戏中感受到了无限的快乐,从而对小篮球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普遍存在体质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但是一般具有依赖性强、模仿力强、好奇心强且自我约束能力差、精神不易集中的年龄特征,对于相对直观、易模仿的体育课兴趣较高。
教学目标:认知:初步了解双手胸前传球的基本动作和练习方法
技能:使学生身体在灵敏、力量、柔韧、协调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重点:正确掌握双手胸前传球的手型
难点:传接球动作的协调连贯
教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将采用语言诱导法、讲解示范法、尝试探究法、分组练习法和游戏比赛法来组织教学。
学法: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的听一听,仔细的看一看,动脑的想一想,大胆地试一试、练一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教学程序:一、开始、准备部分 10′
(一)首先体育委员以"快、静、齐"的标准集合成四列横队后,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提出练习要求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二)游戏"林中行军",教师创设情景,语言引导,学生一路纵队,在篮球场地沿边线直线运球,在端线上设置4根标志杆,做变向运球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篮球韵律操,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同做自编篮球韵律操4个8拍共8节:上肢运动,左右交接球,体侧运动,踢腿运动,腰部绕环,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抛球运动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身体由相对静止状态过渡到相对运动状态,让身体各个器官及机能起到预热作用,防止运动损伤
二、基本部分 25′
(一)教师语言引导:刚结束的奥运会篮球明星姚明、NBA篮球明星大家非常熟悉,但是他们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同伴的相互配合,引出主教材。
设计意图:激发培养学生的篮球活动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二)自主分组练习,体会探索传接球方法
设计意图:探究学习,通过自己的体验找到合适的传球方法
(三)看展板自主练习
两人一组,看展板自主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用的篮球及时放入篮球筐,注意安全)
(四)教师讲解示范双手胸前传接球,纠正错误动作
利用口诀"蹬腿、伸臂、指拨球;迎球缓冲于胸前"便于记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并思考为什么要学习双手胸前传球,请3-4名学生进行示范,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点拨。
设计意图: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学习,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学生交流练习体会,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以练习中完成动作要领较好的学生为榜样,鼓励其他学生改正错误动作,更好的掌握动作技能。
(六)拓展练习:
四人两球、三人两球、加大距离传接球练习。要求学生在动作协调连贯的基础上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增加难度,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七)辅助教材:复习行进间运球,游戏"运球接力",学生在篮球场的端线上成四路纵队,由每队排头运球绕过标志杆回来传至下一名同学,后面的学生依次进行,以用时短,失误少的小组为优胜组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做游戏,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结束部分 5′
(一)学生一臂间隔围成圆形,在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伴奏下,师生进行呼吸放松整理活动。
设计意图:借着优美、舒缓的音乐,让学生的身心尽快恢复到安静状态
(二)学生自评,教师用概括激励的语言综合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体现评价的教育与激励功能
(三)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在体育委员的指导下,送还器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场地器材:小篮球40个 标志杆4根 录音机1台
本课练习密度约为40%—45% 运动生理负荷曲线为高山型
说课完毕,谢谢各位领导和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教师说课稿 篇5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上语文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猫》,下面我以简单教语文,扎实求发展的教学主题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的设想。
一、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下几点理念:
1、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
2、立足文本语言,重视语文实践活动,既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让学生凭借文本语言,来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在这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受训练,情感得以激发,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实现简单教语文,扎失求发展的教学原理。
二、教材简说
(过渡语——单元目标——教材特点包括内容分析重难点语言特点编写意图——学情分析——第一课时目标制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一般三点)重难点(说清通过什么方式达成目标)
在以上的教学理念的支撑下,下面我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猫》这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四上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专题,让学生了解动物,体会作家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爱动物的意识以及学习作家的语言表达手法,而《猫》这篇课文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可爱、活泼的猫形象,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大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其中作者具体地从三个方面写了大猫的性格古怪这一特点,即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听话,又尽职,高兴时与不高兴时又有不同的表现,同时既胆小又勇猛,而写小猫时作者只是抓住满月的小猫如何淘气来写,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教学时应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猫的性格古怪这一特点,此外本篇文章语言生动,写法巧妙,因此在教学中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作家是如何将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的。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但深入理解课文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根据课标理念、单元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制定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尽职、屏息凝神”等词的意思。
2、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或如何通过朗读感悟了解——或如何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了解——)让学生感受猫的性格古怪这一特点,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3、初步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以上目标着力反映知识与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同时注意本文的价值取向,能较好地反映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其中2、3是教学重难点,教学中老师应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有效解决这一重难点。
三、教学法:
根据文本特点,我选择了以上的教学法:
1、扎实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即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从而学习语言,应用语言,在这一过程中积淀情感,从而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2、采用自主、探究法。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习个性化的行为,因此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从而对文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下面我来重点说说我的教学预设,我将分5个板快来说说我的构想
(一)联系生活,揭题导入
老师可这样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然后在学生的回答中,很自然地引入:让我们来看看作家笔下的猫是怎样的,然后板书课题。(这样的导入是从学生的真实起点入手,激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让生活体验为文本服务,同时也拉进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作家笔下的猫是怎样的。
2、交流:
a、词语教学,重点理解尽职、屏息凝神等词。
b、交流初读中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请思路,引导找课文中心句,抓关键词:古怪、可爱。(在初读环节保证学生有充分地初读时间,为学习文本打下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
(三)研读课文,感悟古怪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抓中心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做法如下:教学第一段:
1、默读课文,找找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上自己的体会。
2、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引导:第一点写猫的老实,抓无忧无虑来理解,第二点写猫的贪玩抓句子:任凭怎样也怎样,并指导想象进行说话练习,第三点写猫的尽职抓屏息凝神,非怎样来理解,想象猫是怎样屏息凝神的,从而理解这个词,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在学生充分感悟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再随即播放相关课件,感受猫的可爱有趣,再整体朗读第一段。
3、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语言特点,可这样引入:作者是怎样把猫的这几个特点连起来,引导发现句子:说它贪玩吧,它又,可是——发现:作者就是用这生动的语言把猫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样写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第2、3段,这两段内容比较简单,老师可采取学生自读感悟法,在第2段了解猫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的表现时可抓语言文字:蹭、小梅花、丰富多腔、一声不出等词,重点引导作者为什么用蹭而不用抓,为什么不说踩脚印而说印了几朵梅花,发现作者这样写更突出了猫的可爱这一特点,也更写出了作者对猫的喜欢之情。在第三段了解猫既胆小又勇猛这一特点时,只需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读一读就可以。(在这环节中我是遵循自主探究的原则,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抓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文本内容,了解猫的性格特点,在充分的感悟之后让学生感情朗读,体会作家语言特点,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
(四)巩固字词,升华认识
再现词语:贪玩、尽职、老实、任凭等词,让学生从中选几个词写写自己对猫的印象(借助文本语言,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紧抓文本语言的练习点,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同时深化对文本的认识)
(五)课堂总结,引发阅读期待
作者把大猫的特点写的这么有趣,那小猫作者又是如何写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教师说课稿 篇6
今日说课的资料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第16课《匆匆》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和学法、设计理念、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当代闻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生齿的散文,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详细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浩叹息。牢牢围绕“急忙”二字,精致地描画了时间流失的踪迹。
这篇文章很细致修辞,文中用是非同等,节拍划一,对仗工致的排比句,形貌了表现季候更替的诗意化风景;又用一组是非纷歧,节拍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叹息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和散句的联合,不光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并且显得既典雅又朴素。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相比性形貌使时间变得能够觉得,形象而又真实。
本文是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从阅读的资料想开去”,要求在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底子上,开导学生睁开遐想。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必须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必须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阅读的资料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朗读品味时间是怎样匆匆而逝的,感受语言美。
难点是让学生在读中体味作者浓郁的情感,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五、教法和学法:
为了摆正教学中教师“导”的位置,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朗读探究法、品词析句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教学目的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并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我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读写迁移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从阅读的资料想开去的学习方法。
六、设计理念:
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经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资料,也不仅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七、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八、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激趣导入-初读课文-品读感悟-诵读积累-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激趣导入,引出“时光匆匆”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课的开始我注意营造氛围,播放“冬去春来”的轻音乐,围绕中心,以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导入,直奔主题,明确学习的方向,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再而创设机会让学生汇报关于朱自清的资料,给学生供给施展能力的平台,激发学生收集材料的兴趣,从而有效地落实了这学期的一项重点训练——注意收集有关资料的同时,使全体学生对朱自清生平有个初步认识,这为学习课文,理解资料,体会情感垫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非常强烈。
所以,在这一环节,我先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问自答,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习方法;然后在全班交流“经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最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学生经过初读,整体感知资料,明白课文主要围绕“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展开叙述。这样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第三步、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2、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资料。下面从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
(1)析文品赏。(出示课件)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以读的多种方式自主触摸文本,如:师生合作读,学生个性朗读,变序改成小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在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读中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在读中培养了语感。
(2)品词析句。(出示课件)
那里的设计让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比比、议议来理解课文资料。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仿写句子。(出示课件)
这个环节由读引入写,因为教学中不仅仅注重读的指导,还要进行写的训练。那里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句式的运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处,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教师的点拨下明晰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这样既锻炼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4)感受追问。(出示课件)
这部分着重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
教师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然后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让学生了解朱自清一生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当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的当时的心境和感受,实现难点的突破。
(5)首尾呼应。(出示课件)
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资料想开去。
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鼓励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去想开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自己联系到他人……进取拓展他们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并让学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课文的思想资料,就要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
第四步、诵读积累,领悟“时光匆匆”
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熟,甚至能够背诵。“读”是研究的过程,“诵”是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语言。
第五步、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
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宽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作业: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能够自己查询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作业的布置是有层次性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九、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我设计板书的根本思路是为了体现文章的主要资料和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
16匆匆
时光匆匆珍惜时间
(无奈……)
一去不返留下痕迹
十、结束语:
语文是满盈“诗意”与“美”的艺术,因而,语文讲授也离不开一个“美”字,语文讲堂是应当飞扬着灵性,飘溢着诗意,表露着美感,给人以享受的。在新课程理念下,满盈“美感”的讲堂应当是我们一种抱负,一种寻求。所以,在整个讲授历程中我高兴表现新课程尺度的精力,高兴凸现“美”,做到:
1、营造氛围美。音乐是一种情绪艺术,它能引发学生的情绪,变更学生的热情,资助学生明白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与作者的头脑情感。在讲堂中我恰时恰度地使用潺潺又略带幽幽的音乐渲染氛围,营造氛围美。并在整个讲堂讲授中,师生之间同等、民主的相同和互动,营造出调和美。使学生在一个调和、宽松的情景中学习,在幽幽的音乐的伴引下走进文本,领会情绪。使讲堂更有实效。
2、发掘文本美。在讲授中,我高兴发掘文本美,分外是语言美,引导学生品尝“语言美”,酿造讲堂的“语文味”。
3、表露情绪美。在讲授的历程我以学生自主感悟为本,进而引导学生捉住重点文句品读,配景穿插资助明白。用换位头脑领会、仿说遐想引发,引导学生深入思索,学生走进了文本,深入地与作者、与文本对话,遐想到本身小学韶光的急忙流逝,更深入地领会到朱自清对韶光急忙流逝的痛惜与无奈的感觉。进而重复朗读悟情,受到情绪的熏陶,讲授关键螺旋上升,使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领会情绪。朗读天然做到真情表露,入情入境。
教师说课稿 篇7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一《经济常识》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第二节第二框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准备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教法、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来对这一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本框题是第七课第二节第二框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家庭消费的内容》这一框知识的延伸,同时又为讲授《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做好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另外,该课题与高一新教材《经济生活》的第一课《生活与消费》密切联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修内容。教材围绕为什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及怎样树立正确消费观念依次展开,介绍了五点:不抑制消费;不超前消费;注重精神消费;科学消费;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教材首先从提倡适度消费入手,适度消费是正确的消费观念的重要内容,教材主要指明了消费主要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既不滞后又不超前消费。其次提出要注重精神消费,提出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家庭消费只注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文化消费这种不平衡、不协调的消费现象,指出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必须协调发展,不可一轻一重。接着要求要提高消费的科学性,科学消费是正确的消费观念的重要内容,教材主要提到在现实生活中,落后、愚昧、无知、不文明、不卫生的消费仍然大量存在,因此要求要改变这些落后的消费习惯。最后,教材提出要发扬艰苦奋壮斗、勤俭节约精神。这一点实际是对“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问题的归纳和总结,也是正确的消费观的本质和中心所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运用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问题时,采用问题解答法,情境导入法等。同时能结合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使学生认清其危害,从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分析、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鼓励学生敢于剖析自己、修正自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内容在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确立的依据主要是要依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
本节的难点主要在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确立的依据是这部分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
四、说学情
经过一个学期多的`高中生活的学习,学生已经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对于如何学习政治这一科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由于本校属于农村中学,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原有的知识储备较少,在理解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比较有难度,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尽量避免纯粹讲理论,不在理论上做太大突破,只是点到为止。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消费观的教育。
五、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考虑采用以下教法:
(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正是针对学生蕴藏着的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设计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抽象理论知识,从而使学习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生活的情境联系起来,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二)问题教学法。在本部分的学习中,本人贯彻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采用问题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采用问题式教学法,通过学—导—学,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多媒体教学法。根据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原则,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讨论法。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经过几个人共同的讨论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同时讨论法也是贯彻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主要步骤。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利用活动,设定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唤起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基础。针对本框的内容,结合学生本地的实际,本人利用学生回答本校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秦始皇是否使用过手机。通过这一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这一设定的情境中,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能够把学生引入这一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问题设疑,导议相依,情境解答
“学贵有疑”,精心设计问题,以疑导入,启发思考,层层诱导,讲议结合。
关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学生通过情景思考,可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几种正确消费观的教学。在本部分的教学中,本人主要设计了几个情景,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相关材料,自主的学习,解答。在这一环节中,本人主要设计如下五个问题:1、正确的消费观主要有哪些内容? 2、什么是适度消费?如何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是适度消费?3、阅读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分析她们两种消费行为?4、观看漫画“小儿麻痹症”,分析漫画讽刺社会上哪种错误的消费行为?5、读图,想想这样的消费观对吗?
通过对第1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学生能够对本框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正确的消费观有哪些,同时由于本问题比较简单,适合于分层次的教学。第2个问题主要是针对什么是适度消费,以及如何判断一种消费行为是否是适度而设置。通过解答,学生能够清楚什么是适度消费,可以区分超前消费和抑制消费这两种消费形式。第3个问题主要是对第2个问题的延伸,通过一个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故事,使学生理解信用消费,区分信用消费和超前消费。设置第2个和第3个问题的解答,主要是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学生在前面学习基础上了解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但具体来说还不太明确,通过对超前消费和信用消费的学习,可以更清楚消费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意义。第4个问题主要是通过漫画“小儿麻痹症”的,使学生清楚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关系。什么样的消费观才是科学的?学生往往很模糊,本人主要通过呈现几张有代表性的图片,在回答第5个问题中,让学生在看漫画和老师的讲解中了解什么是科学消费观。
正确的消费观最后的一点是要求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在这方面本人主要是略讲的方式,没有大量的进行说教,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要求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并不是要做为一种消费方式,而是一种精神在贯彻着的。
(三)以讨论为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讨论阶段,通过事先对本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了解,再经过对呈现问题的讨论,可以起到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自己所学应用于生活中来。本人设置的讨论题目是“结合自已的亲身体会,以及今天所学想想学校为什么要开展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活动?”。学生在上课前的情境激起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在结束前再对先前的情境进行思考,从而加深了学习的印象。
(四)练习及作业布置
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练习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多样化,但要以能提高学生技能、发展能力为目标。因此本人主要设置了两种练习,一种是高考问答题,一种是辨析题,学生结合自已的亲身体会,以及今天所学知识,学生对开放性试题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个中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目标,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三、说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发现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2、讨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愉快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儿探索前后和探索过程中,我都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让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巩固。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
五、说活动程序
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动设计的开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和球体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现了什么。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确,幼儿急于发现老师的问题,所以兴致勃勃。最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幼儿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把学习到的知识联系到社会中去,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充当"小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孩子去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正确、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在幼儿自由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边验证:"你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培养了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我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
大班计算活动: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1、它们与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现了什么?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
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组织幼儿讨论: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玩一玩、变一变。
1、怎样把许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活动延伸: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计算角:提供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圆柱体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继续变成圆柱体。
教师说课稿 篇9
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正弦定理》。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内容,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基本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与判定三角形的全等也有密切联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也时常有解三角形的问题,而且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数联系在高考当中也时常考一些解答题。因此,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知识非常重要。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原有知识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定理的内容,推证正弦定理及简单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问题。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察与逻辑思维能力,能体会用向量作为数形结合的工具,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情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创造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内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及证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二、教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是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空破难点,以学业生的发展为本,遵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讲遵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以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猜想的得出,猜想的探究,定理的推导,并逐步得到深化。突破重点的手段:抓住学生情感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以及及时地鼓励,使他们知难而进。另外,抓知识选择的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教师在学生主体下给以适当的提示和指导。突破难点的方法:抓住学生的能力线联系方法与技能使学生较易证明正弦定理,另外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突破难点
三、学法:
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猜想——证明——应用”这一思维方法,采取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学习,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动手尝试相结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四、教学过程
第一:创设情景,大概用2分钟
第二:实践探究,形成概念,大约用25分钟
第三:应用概念,拓展反思,大约用13分钟
(一)创设情境,布疑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节课有个好的开头,那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本节课由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工人师傅的一个三角形的模型坏了,只剩下如右图所示的部分,∠A=47°,∠B=53°,AB长为1m,想修好这个零件,但他不知道AC和BC的长度是多少好去截料,你能帮师傅这个忙吗?”激发学生帮助别人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从而进入今天的学习课题。
(二)探寻特例,提出猜想
1、激发学生思维,从自身熟悉的特例(直角三角形)入手进行研究,发现正弦定理。
2、那结论对任意三角形都适用吗?指导学生分小组用刻度尺、量角器、计算器等工具对一般三角形进行验证。
3、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猜想:
在三角形中,角与所对的边满足关系
这为下一步证明树立信心,不断的使学生对结论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三)逻辑推理,证明猜想
1、强调将猜想转化为定理,需要严格的理论证明。
2、鼓励学生通过作高转化为熟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明。
3、提示学生思考哪些知识能把长度和三角函数联系起来,继而思考向量分析层面,用数量积作为工具证明定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4、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证明正弦定理,布置课后练习,提示,做三角形的外接圆构造直角三角形,或用坐标法来证明
(四)归纳总结,简单应用
1、让学生用文字叙述正弦定理,引导学生发现定理具有对称和谐美,提升对数学美的享受。
2、正弦定理的内容,讨论可以解决哪几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3、运用正弦定理求解本节课引引入的三角形零件边长的问题。自己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激发学生知识后用于实际的价值观。
(五)讲解例题,巩固定理
1、例1。在△ABC中,已知A=32°,B=81.8°,a=42.9cm.解三角形。
例1简单,结果为唯一解,如果已知三角形两角两角所夹的边,以及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都可利用正弦定理来解三角形。
2、例2.在△ABC中,已知a=20cm,b=28cm,A=40°,解三角形。
教师说课稿 篇10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解释;并能查字典,准确理解加点字的意思;能过运用这种方法,预习课文,弄懂不理解的字与词。
2、诵读与积累:熟读并背诵古今贤文(真理篇)。
3、写好钢笔字:描红《学会合作》,注意行款整齐,字体工整。
4、口语交际:漫话奇思妙想,旨在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和奇妙的幻想,并能勇敢流畅的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5、写好毛笔字:学写毛笔字"医""匪",注意字。
教学重点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投影或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二、语文与生活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为"鉴往知来"中的"鉴"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引导学生通读这段文字,整体感知着段文字的意思。
②品读"学习历史的意思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鉴往知来’。"同桌互相讨论,师引导学生理解。
③引导学生细读课本中"鉴"的解释,
④交流:指生说出选择,并说明选择该义项的理由。
⑤师总结,生再读句子理解。
2、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弄懂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款款、徐、拂、隅、鲜。
3、预习即将学习的课文,用这个方法弄懂不理解的字或词。
三、诵读与欣赏
1、自读《古今贤文(真理篇)》,借助字典解决生字,并理解一些成语的意思。
2、检查朗读情况,指生读,即时正音。
3、生再读文章,进行讨论文章的意思。
4、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对文章中一些句子的理解,师可适当予以补充,并再次朗读文章。
5、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快速记忆。
6、指导背诵全文,教给学生方法,理解记忆法。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 二 四 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检查前一节课的作业
2、小结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学会合作》这段话。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钢笔字的特点,揣摩运笔方法。
(3)让学生说说写钢笔行楷的注意点。
3、练习。
4、反馈。
三、写好毛笔字
1、学生观察课本中的两个字"医""匪"。
2、教师示范书写,讲解要点。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评讲书写作业。
5、学生再次练写。
四、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并布置口语交际的预习。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愿意把你们的奇思妙想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二、指导:
1、教师明确本次口语练习的步骤:先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讲,其余学生评议。
2、学生分组,讲奇思妙想。
3、每组派代表上台讲。
4、全班同学评议:谁想得奇妙,讲得精彩。
三、反馈:
1、教师对学生讲的奇思妙想进行评议。
2、讲一讲自己的奇思妙想。
3、并发出号召
教师说课稿 篇11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实现了方法的巩固,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深入学习组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汇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通过多形式的读书实践,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通过小练笔《假如我能去西湖》,唤起学生的认知,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以及林奈对生物的双命名法。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根据生物特征进行分类,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生物的多样性做了铺垫,所以本节课在内容上看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这时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希望表现自己,并且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所以在上课时应多创造条件让同学们充分的表现自己。但这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总结概括能力不是很全面,需要老师的细心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明确“种”是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说出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了解分类等级的意义。
2、通过自主学习,锻炼自学能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沟通合的能力。
3、在教学中融入保护动物的思想,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单位,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
【难点】
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单位,概述生物分类的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本课主要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会以邮递员寄信会按照信件的地址进行送出,并出示PPT课件,让同学们观察信件的地址包含哪些内容,同学们会发现包含省、市、区(县)、街道、住宅、姓名等。这时我会提问在自然界当中有许许多多的生物,那怎样才能准确的找到一种生物,生物学家是怎样来给这些生物进行分类的?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激发同学们的思考以及学习欲望并顺利的引出课题《从种到界》。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对于物种概念的学习,我打算采用:提出问题→引导提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的方式得出,通过这种思路,可以将课本中的结论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提出问题:如何将大自然中的生物进行分类呢?在哪个分类里面表示他们的亲缘关系是最亲密的?最小的分类单位是什么?引导学生自学找到答案: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亲密的。
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分类的理解,教师出示资料《饿狼寻亲记》,同学们自由阅读,并提出思考问题:狼是怎样被分类的,他与狗、狐狸有什么关系?所有的狼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吗?在思考结束之后组织学生以生物小组为单位,进行6分钟的讨论,在讨论结束之后要求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小组的结果。每个小组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我会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想法,并对他们的想法提出肯定和表扬的评语,最后我会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结论:每一只狼是一个动物个体,但所有的狼都属于同一个物种。郊狼的体型比狼小得多,但是这两种动物都具有体型较长,眶间部为显著隆起等特征,因此它们被划分到同一个属——犬属。狐的眶间部平缓,但它与狼、郊狼都具有颜面部较长、吻端突出、爪钝而不能伸缩等共同特征,因此被划分到同一科——犬科。虎的爪锐利且能伸缩,不属于犬科,但它和狼、郊狼、狐一样,都具有尖锐的犬齿,因此它们都属于食肉目。马、兔、蝙蝠等动物与狼、郊狼、狐之间的差别很大,但它们都具有胎生哺乳等特征,都属于哺乳纲。而这些所有的。动物都具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它们同属于脊索动物
门的脊椎动物亚门。
在同学们自己能会分类之后,我会追问:生物学家对生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分类的意义又是怎样?从而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这个环节,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有很好的学习兴趣,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二)双命名法
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相对来说比价简单,我会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每种生物都有它自己的名称。由于世界上各种语言之间差异很大,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往往有不同的叫法。名称不统一,常常造成混乱,妨碍了学术交流,让同学们想方法解决这个难点,这样可以激发同学们思考,这是在让学生自学课本的补充资料,学生能很快的得出答案。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
环节三:巩固提升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我设计了不同的练习:
1、让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演示《饿狼寻亲记》,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
2、引导植物的每种物种也可以用同样方法归属于相应的属、科、目、纲、门、界当中。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以桃为例,在分类上隶属于什么。这样可以拓展学习内容,也可看到生活中的美,树立保护生物的意识。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的尾声,采用学生总结收获,老师补充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对于课后作业,我让同学们,看一看植物园当中植物的标牌,看看不同的植物在分类上的不同。并搜集林奈的相关事迹,通过林奈来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情趣。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可以清晰直观的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掌握和理解。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