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最新6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新华网新疆巴楚2003年2月27日电在对新疆2?24地震灾区进行灾后援救的队伍中,有一支队伍装备精良、操作规范的队伍,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来新疆巴楚县地震灾区执行灾后救助是他们自创建以来首次出征。
中国国际救援队创建于2001年4月27日,简称cisar(chinainternationalsearchandrescueteam)。
中国国际救援队由中国国家地震局、工程部队、武警总医院三个部门联合组建,所有的队员都接受过国际救援的训练,拥有国际救援的相关资质。目前有队员200多人,主要针对国际上由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以及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进行援救。
目前这支队伍的装备堪称世界一流,搜索设备、救援设备、动力设备、通讯设备、医疗设备等等大多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仪器。世界上很多经济较发达国家很早就拥有了国际救援组织,美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组建了救援组织,现在拥有此类组织的国家还有法国、德国、瑞士等国家。一个国家建立国际救援组织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
2003年5月,在阿尔及利亚发生强烈地震后,救援队立即赶到了灾区。联合国官员高度赞扬说:“中国国际救援队来得真快,其反应速度是超常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课,就是讲我国国际救援队参加阿尔及利亚地震救灾的事。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课文,勾出使自己受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导学生讨论、交流阅读中的收获
a)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b)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表现救援队工作情况的词句,说说这些词句说明什么?
(队员们克服了疲惫,顾不上自己的休息,怀着满腔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刻投入到搜救幸存者的行动中)
c)理解“交口称赞”“闻名遐迩”等词,知道搜索犬“超强”的表现也反映了中国救援队对救灾工作的尽心尽职。
d)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四、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五、总结
读读课题,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六、读读“资料袋”后多了解一些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事迹
资料:2003年月日12月26日当地时间凌晨5点燃8分,(北京时间9点分)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巴姆古城地区当天早晨发生的里氏6.3级地震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伊朗内政部发表声明,呼吁国际社会向伊朗提供紧急援助。北京时间2003年12月27日夜23点50分,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伊朗科尔曼省省会科尔曼市,这里距离地震中心巴姆市的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中国国际救援队是第一支到达伊朗地震灾区的亚洲救援队。
一到巴姆市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顾不上休息,就展开了紧张的搜救工作12月28日夜,中国救援队在进行了1天的搜救行动之后,才开始搭建营地。12月29日,在搜救过程中,搜索犬作为特殊的“队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月31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撤离灾区。2004年1月1日上午10点,中国国际救援队回到北京。
板书设计
仔细
不顾疲劳 坚持战斗 细心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搜寻
“超强”──“救灾明星”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 篇2
这篇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一是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这篇课文我是分下面几个部分进行教学的:
一、引导学生读课题质疑,“中国国际救援队”是指什么?请你们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了解一下中国国际救援队建立的时间及作用。
二、“真棒”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学生初读课文)
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学生精读课文,这部分的教学是本课的重点,)
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并不令人满意,本节课并不成功。一是学生概括能力不强,不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往往不能找到关键的语句或词语来说明问题,如“迅速投入救援工作”,“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等;三是学生不能真正体会救灾的重要性与及时性,不能真正理解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以及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情境创设太单薄,仅仅靠嘴皮子,不容易感染学生。地震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地震的混乱场面,自然就不知道援助的重要性。缺少了地震的情境创设,当然就不容易打动学生的内心了。如果没有条件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那也应该找几张有关地震的图片,让学生见识见识。
二、语言不精炼,表达方式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如,语速太快,容易给学生以紧张感;“‘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如果换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样提问,也许更能促使学生理解课文。
三、重点语句没有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或朗读。如,“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倒屋塌,……,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等。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图片)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介绍。
2.小结过渡:创立不久,年轻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普遍的赞誉——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生齐读)
3、中国国际救援队到底“棒”在哪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杰出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读时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
2、检查反馈:随机点拨(里氏6.2级地震释放了相当于16颗***的能量。)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
3、交流反馈。
(一)体会救援队的“真棒”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
a、自由读,划出队员们怎么做的相关词语。
什么?
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在想 。
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在想 。
当 的时候,他们在想 。
c、联系当时环境再一次感受。
幻灯出示句子,学生读,谈感受。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
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
d、回读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
e、幻灯出示国际救援队救灾的有关图片。
引:面对这样的国际救援队,你想说些什么吗?生自由发表感受。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由衷的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生读课题。
◆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生自由读---------谈感受--------齐读。
(二)感受搜索犬的“超强”
a、引: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表现得让人交口称赞。自由读读课文,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现。
b、生默读课文第四段,划出相关句子。
c、同桌练说故事大概。
d、推荐代表说。
四、引读最后一段、升华感情
1、引读最后一段。
从“圆满完成任务”“载誉返回”等词体会“棒”!
5月29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 (生接)
2、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次在国际社会亮相的短短一周时间,便成效斐然,以出色的表现而博得“满堂彩”。幻灯出示:
联合国官员托马斯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反应是难以想象的、超常规的。”
阿方政府、媒体和灾区居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他们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中国人民来帮助我们,中国人民是阿尔及利亚人民最好的朋友,我们感谢你们”。
五、主题阅读,拓展延伸
1、引: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帮助了啊尔及利亚,并载誉而归。此后,多次参加国际救援任务,深受好评。
2、回归读题
3、推荐网址、自己搜索更多有关资料,小组交流。也可以合作出一期手抄报。
教学反思:
这是我参加学校教研新星评比时上的一篇课文,上好了课文之后,我觉得自己把这篇课文上的并不满意,觉得主要的问题是:
1、对于略读课文的把握不准确。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有力的补充出现在课改之后的书中,如何把握其教学的重点和解决难点呢?这是在我们的教学中一直在不断思考的问题。讲的多了,容易成为精读课文,讲得太少了,就成了脚踩西瓜皮,很容易滑掉。在上课时我就犯了这个毛病,对整篇课文放得太开了,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重点把握不准。课文的前面部分,不是课文的难点,但却是解决后面感情升华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对当时悲惨情况的体会,如果很深刻,就会更好的进行后半部分的教学,而我对前面部分的处理过于简单,所以就使后面部分的教学显的出现了问题。
3、自信心的缺乏。在准备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自己会觉得这样的课文比较难讲,所以给自己造成了心理障碍,这样就容易使自己的自信心缺乏,上课变成了没有底气了。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 篇4
织里实验小学 章秋蕾 教学目标: 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3.小结过渡: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4、指导观察,引入课文。(题目与以往学习有何不同?)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表现吧!
5、回到课题,老师:“真棒”这句话是谁说的?课文到底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流利。
2.检查生字情况。
同桌互读,难点字音读,齐读。
3.带着刚才的问题默读课文。
4、指名说。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课文到底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呢?
文中哪些自然段讲了这件事?快速浏览课文。(2—5)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 3.?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震后,中国政府……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⑴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研。 ⑵朗读感悟。 ⑶教师小结。 “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 ⑴学生口述、理解分析。
投影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 ⑴指名读——学生练读——小组注入力量读。 ⑵学生理解分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文中哪些词中体会到的?从“搜索着每一条缝隙”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板书:工作认真、不怕困难,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时刻关切他们的安危。)
⑶从图上你能看出哪些人是中国救援队的队员?)你怎么知道的?这儿怎么让你感动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不怕炎热、认真) 4、投影出示相关图片。
5、同学们面对着此情此景,你难道不想说些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 6、回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前往救援。” ⑴学生理解分析。 ⑵教师点拨、启发想象。 ⑶教师小结:因此,他们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四、回顾前文、感悟文情 1、所在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 投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齐) “‘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五、图片赏析,结束全文 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2、学生看图片。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学生表述)
4、教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学生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板书设计
仔细
不顾疲劳 坚持战斗 细心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搜寻
“超强”──“救灾明星”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3.小结过渡: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4、指导观察,引入课文。(题目与以往学习有何不同?)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读时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 3.?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震后,中国政府……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1、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研。 2、朗读感悟。 3、教师小结。 “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 1、学生口述、理解分析。 2、投影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 (1)、指名读——学生练读——小组注入力量读。 (2)、学生理解分析。 3、教师小结过渡引入图片。 4、投影出示相关图片。 5、同学们面对着此情此景,你难道不想说些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 6、回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前往救援。” 1、学生理解分析。 2、教师点拨、启发想象。 3、教师小结:因此,他们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四、回顾前文、感悟文情 1、所在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 投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齐) “‘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五、图片赏析,结束全文 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2、学生看图片。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 (学生表述) 4、教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学生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陈千梯
【预设目标】 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设计】 一、看图揭题,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图片)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介绍。 2、小结过渡:
创立不久,年轻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普遍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生齐读) 3、中国国际救援队到底“棒”在哪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杰出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读时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 2、检查反馈:
随机点拨。(里氏6.2级地震释放了相当于16颗***的能量。)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 3、交流反馈: ⑴ 体会救援队的“真棒”: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 ① 自由读,划出队员们怎么做的相关词语。 ② 进入情境体会队员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在想什么? 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在想 。 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在想 。 当……的时候,他们在想 。 ③ 联系当时环境再一次感受。 幻灯出示句子,学生读,谈感受。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 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 ④ 回读: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 ⑤ 幻灯出示国际救援队救灾的有关图片: 引:面对这样的国际救援队,你想说些什么吗?生自由发表感受。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由衷的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生读课题。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生自由读──谈感受──齐读。 ⑵ 感受搜索犬的“超强”: ① 引: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表现得让人交口称赞。自由读读课文,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现。 ② 生默读课文第四段,划出相关句子 ③ 同桌练说故事大概。 ④ 推荐代表说。
四、引读最后一段、升华感情 1、引读最后一段: 从“圆满完成任务”“载誉返回”等词体会“棒”! 5月29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生接) 2、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次在国际社会亮相的短短一周时间,便成效斐然,以出色的表现而博得“满堂彩”。幻灯出示: 联合国官员托马斯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反应是难以想象的、超常规的。” 阿方政府、媒体和灾区居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他们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中国人民来帮助我们,中国人民是阿尔及利亚人民最好的朋友,我们感谢你们”。 五、主题阅读,拓展延伸 1、引:2003年月日12月26日当地时间凌晨5点燃8分,(北京时间9点分)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巴姆古城地区当天早晨发生的里氏6.3级地震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伊朗内政部发表声明,呼吁国际社会向伊朗提供紧急援助。北京时间2003年12月27日夜23点50分,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伊朗科尔曼省省会科尔曼市,这里距离地震中心巴姆市的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中国国际救援队是第一支到达伊朗地震灾区的亚洲救援队。 一到巴姆市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顾不上休息,就展开了紧张的搜救工作 12月28日夜,中国救援队在进行了1天的搜救行动之后,才开始搭建营地。12月29日,在搜救过程中,搜索犬作为特殊的“队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月31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撤离灾区 。2004年1月1日上午10点,中国国际救援队回到北京, 2004年12月2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印度洋大海啸,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带来严重灾难,夺走了10多万条生命。经联合国有关部门批准,中国政府决定派出国际救援队赴印尼进行抢险救援。 搜索抢险分队队员不顾旅途劳累,冒雨搭设了帐篷,迅速展开了搜索工作。连长袁本航是搜索抢险分队的队长。他带领8名队员受命寻找掩埋在倒塌房屋中的遇难者遗体。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很多遗体开始腐烂,有的已经生蛆,尽管每位队员都戴了3层口罩,可气味仍令人窒息。但他们毫不畏缩,小心翼翼地把遗体装入专用的口袋,轻轻地搬运到遗体存放处。 就在搜索抢险工作紧张进行时,灾区出现了霍乱疫情。为了防止传染,搜索抢险队员执行任务时不能喝水,中午不能在搜索现场吃饭。他们每天一早就出工,傍晚时才撤回营地,午饭晚饭并成一顿吃。由于流汗多,又不能喝水补充,穿着厚厚隔离服的多名队员出现不同程度的虚脱。那段日子,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在各国救援队中,他们搜索和处理的遗体人均数是最多的。 听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批队员要返回国内,当地政府官员和群众带着水果等慰问品来慰劳他们,并纷纷称赞:中国救援队真棒! 2、回归读题。 3、推荐网址、自己搜索更多有关资料,小组交流。也可以合作出一期手抄报。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3、小结过渡: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4、指导观察,引入课文:
(题目与以往学习有何不同?)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读时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 3、 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震后,中国政府……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1、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研。 2、朗读感悟。 3、教师小结。 “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 1、学生口述、理解分析。 2、投影出示: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 ⑴ 指名读学生练读小组注入力量读。 ⑵ 学生理解分析。 3、教师小结过渡引入图片。 4、投影出示相关图片。 5、同学们面对着此情此景,你难道不想说些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 6、回读: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前往救援。” 1、学生理解分析 2、教师点拨、启发想象 3、教师小结:
因此,他们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四、回顾前文、感悟文情 所在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 投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齐) “‘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五、图片赏析,结束全文 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2、学生看图片。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 (学生表述) 4、教师小结:
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学生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 篇5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6册第28课,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在学习本课之前,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集或上网查找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国际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课教材“国际理解教育”这一鲜明的主题。通过交流资料,学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以及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文后的“资料袋”介绍的是中国国际救援队,也放在教学课文前作为新闻背景来阅读,以增加学生对这一组织的了解。
讲授时由于本课是一篇通讯,在教学时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引导学生热爱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读文训练,在读中悟,在悟中思。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这一次的阅读要求是 “宜粗不宜细”,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随文识字,多种方式再现巩固生字;结合语境理解重要的词句。创设情趣,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再次默读课文,教师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后,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答全,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研。再经过朗读感悟。如:“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投影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 指名读──学生练读──小组注入力量读→学生理解分析→教师小结过渡引入图片→投影出示相关图片。同学们面对着此情此景,你难道不想说些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这时候回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又如:“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前往救援。”
学生理解分析。
↓
教师点拨、启发想象。
↓
教师小结:
因此,他们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在这时回顾前文、感悟文情,所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投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齐)“‘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把学生的情绪引向高潮。最后图片赏析,结束全文:这就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学生看图片→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学生表述)这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学生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在清楚课文内容后,体会一下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使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学文中,领悟深刻的主题思想,激发起热爱和平感情。教师再引导学生体会一下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新闻的语言要求客观、准确、朴实、简洁,尽量让事件本身说话,作者的观点就在事件的叙述当中。这篇通讯虽然也有抒情、议论,但也是融合在事件的客观报道中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加以体会,并在平时阅读报纸时,增加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创设情趣,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针对本册教材的具体情况,大纲要求教学中让学生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针对大纲对本册教材的要求和课文自身的训练重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的教学目标: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教学中将其作为难点来处理。围绕重点,体会国际社会中的理解与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读一篇文章,先要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发展性阅读的“双向”过程是安排阅读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
结合《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的具体情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这样安排的:在学习本课之前,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集或上网查找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国际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课教材“国际理解教育”这一鲜明的主题。通过交流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过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内容初步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记叙的内容,按老师问题的提示,在揭示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意安排了揭示分析课题导入课文学习的环节。以几个浅显的小问题切入,有利于学生渐入佳境。
还采用直观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要求学生轻声读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旨在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这也体现着大纲的要求。再用感情朗读来表达,并加以评议,从而沟通了从认识到理解的桥梁,也为更好地揭示中心段落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板书是一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阅读资料一份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地球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真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源源不断地给予我们丰富的资源。然而,一些无情的自然灾害像一个个巨大的黑洞时时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吞噬着我们的家园。地震便是危害性最强的一种。现在,就让我们借助一张张图片来走进地震现场:(课件播放地震组图)
师:此时此刻,受灾的国家,被废墟掩埋的生命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生: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帮助。
师:是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一支中国国际救援队走进位于非洲北部的阿尔及利亚地震重灾区,去聆听一句赞叹:中国救援队,真棒!
师:让我们一起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多么响亮的名字!
(课件展示4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飒爽英姿!
师:同学们,通过课前阅读、搜集,你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谁来简要的说一说。(生发言略)
师:是啊,多么年轻的队伍,多么令人称赞的业绩,成立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多次成功完成救援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博得人们一次又一次衷心的赞美——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板书“真棒”)中国国际救援队到底棒在哪里?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目睹他们的出色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的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难读的词语,指名朗读、齐读。
3、同桌之间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正音。
4、师:默读有助于我们思考,请同学们再次带着词语,带着疑问走进课文,看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尝试抓住文中提供的主要信息来概括。
生:尝试概括课文内容(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
(指名说)
根据学生发言小结:2003年5月21日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
三、了解地震带来的灾害。
1、教师以播报的形式,边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边朗读第二段。
师:目睹了这一幕幕,此时此刻,你心里在想什么?想说什么?
生:我想说地震真是太厉害了,给人类带来这么大的灾难。
生:我在想那里的人们太可怜了,他们怎么生活呀!
生:我想说要是能预防地震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2、师:看,你们说的多好啊!那么,我们的国际救援队在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很棒呢?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多读读,再用心体会体会吧。
四、细读探究,交流悟情。
1、(尝试以记者的身份进行播报)
师:让我们也来当回记者跟随中国国际救援队员到达阿尔及利亚地震现场去看看吧!谁来现场报道一下此时最想告诉大家的消息。
(指名“报道”,实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朗读)
2、体会救援队的“真棒”。
(一)、体会救援队的真棒
(1)、速度快。
(2)、不顾危险,不怕困难
(3)工作细致
师:同学们知道抢险救灾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生有些为难,师提醒学生去看看可后的资料袋,生恍然大悟)
生:要快速投入。
师:对,时间就是生命,刻不容缓呀。
师:作为现场报道的记者,你从这些救援队员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救援队员的速度非常快。
师:请你说说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1: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
生2: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尔代斯。
生3: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句子:(他们一下飞机。。。。就。。。一下车,就。。。。)
指名读,齐读。
师:明知道自己所面临的是危险和灾难,为什么救援队员们的行动还这么快呢?从这几句话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生:这也可看出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危险。
小结板书:不怕困难,速度快。
师:老师也有这样的体会,请接着谈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出了什么?
生:我还从课文的这几句话体会出了当时的情况十分糟糕,救援队员面临的困难很大。(生读句子:)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师:此时,你还有哪些新的感受?
生:我从(散发的臭气,“叠饼状”,余震还在不断发生)感觉到危险可能随时再次发生。(课件出示句子)
师: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如此危险的情况,我们的救援队员并没退缩,他们紧接着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有的。。。。。有的。。。。。)
师:当你看到这一切,你心里怎么想?
生:我想救援队员们当时一定很着急,想尽快搜救。
生:我看出他们搜救时很仔细。
生:我体会到他们责任感很强。
让我们再细读这几句话,想想他们这样做时心里在想什么?
课件出示:(当。。。。当。。。。。)
生: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们在想: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地搜救,不放过每个角落。
生: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们可能在想: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全力以赴。
生:我们一定要努力,力争能搜救出几个幸存者。
师:你们的想法真是深刻,我想这一定能代表救援队员此时的心声。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精彩瞬间吧!
(出示救援图片,感受救援的场面)
师:是啊,救援队员是多么的认真负责呀!作为现场记者,你还有哪些新的信息要报道?
生:观众朋友,你们知道吗?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课件出示这段话)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可亲可敬的队员说些什么?
生:救援队的叔叔阿姨们,你们真是好样儿的!
生:救援队员们,你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你们真了不起!
生:我为你们自豪!
生1:你们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因你们而自豪!
生2:真棒!
生3:中国因你们而精彩。
生4:中国为你们而喝彩。
生5:我们将来也要像你们一样为国争光!
师: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指读课题)
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来读读这段话,再次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二)感受“搜索犬”的棒
师: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救灾明星。
1、请自由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现?
生默读,划相关的句子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搜索犬“超强”的杰出表现?从它的身上体会到什么?
师:“超强”之所以能有这么超强的本领,与救援队平时对它严格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3、课件出示搜索犬图: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特殊的队员吧!
五、感受成功的喜悦。
师:让我们一同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成功的喜悦吧!
大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难怪,阿尔及利亚人民这样说(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也难怪,联合国的官员这样评价(课件展示)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帮助了阿尔及利亚,并载誉归来,此后,多次参加国际救援任务,深受好评。请看——
实物投影出示搜集的关于救援队的其他感人事迹。
师:现在,你又有哪些新的感受或想法,想对救援队员们说说吗?
(生发言略)
师总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的赞叹——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课后反思: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通讯报道,也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认真、忘我的救援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功之处:
一、创设了读书氛围
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厚。《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3-4年级学段则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其训练的主要方式应是以读书为主,让学生通过多读来感悟文章内容,教学中,学生先自由读文,整体感知;又默读思考,细致领悟;接着略读,圈划出文中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品读升情。并且创设记者这一身份去朗读,去感悟,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好。
二、教给了读书方法
针对通讯报道的文体,结合略读课文的课型,教学中,教师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习得通讯的阅读方法,如默读使学生明白课文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的何事;建议学生默读,提示学生抓住文中提供的主要信息;鼓励学生跳读,快速搜集、处理信息。整个课堂,师生双边活动始终遵循“习得方法”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不足之处是作为略读课文,自己对学生还是扶的多,放的少。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这是今后应该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