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学设计优秀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9篇找骆驼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找骆驼》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读懂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人物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俗话说“骆驼是沙漠里的船”。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讲这只“船”丢了,它的主人很着急,到处找不到,怎么办呢?
二、朗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1、学生各自朗读,查字典解决难字、难词。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义。
3、用“--”线把老人说的话画出来,体会句子的含义。
4、按照“找骆驼--顺着脚印找--果然找到”的线索,把自然段归并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9自然段)老人根据所见和商人对话,商人认为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
第二部分:(10自然段)老人告诉商人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第三部分:(11自然段)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三、精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出示挂图)
1、走失了一只骆驼,商人的表现怎样?找出重点词语。
2、老人怎样回答?读读老人说的话。(出示“骆驼”的挂图)
3、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又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请大家讨论讨论。(提示:看课文第一幅插图)
老师:老人所说的骆驼和商人丢失的骆驼一模一样,他看见过丢失的骆驼吗?肯定是没有。
4、老人为什么能说得这么详细呢?他的依据是什么?
老师肯定并引导:同学们认真读了课文,说得都很好。老人不仅仔细观察,以看见的现象为依据,而且动脑筋思考、进行分析,所以说得很详细。老人告诉商人,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商人是怎样找到骆驼的?你从中有些什么体会?请大家自由发言。(提示:看第二幅插图)
老师:同学们谈的不错。“指点”的意思是:指出来使人知道。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关键是:遇到问题,根据看见的现象能动脑筋分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此时,教师可以放音乐磁带)
三人为一小组。(旁白、老人、商人)要读出各自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感情。
《找骆驼》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骆驼跛驮忿哄啃” 7个生字。积累词语10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
3、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教学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出示骆驼图片,说说你对骆驼的了解
2、出示课题:37找骆驼学习生字: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老人问了商人哪三个问题?用直线划下来。
2、交流并出示句子,理解、学词:“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1)学习生字:跛驮(2)指名读句子
3、再读句,找一找表示商人语气的词并板书板书:着急忿忿学习:忿忿、4、你能根据老人的提问说说商人的骆驼的。特点吗?
5、各种方法读课文19节,体会商人的心情变化
6、轻声朗读课文第10、11节,思考:老人没有看见骆驼,但是为什么说得那么详细呢?用浪线划出老人看见了什么的句子。(1)同桌交流划的句子(2)思考完成填空:老人根据看见的,会想到什么?出示: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它()。老人看见(),知道它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老人看见(),知道()。(3)同桌分角色读文(4)全班交流读,自己点评
三、总结讨论,感悟内容
1、找你的好朋友分角色朗读(全班作点评)
2、分角色读
3、师生合作读文
4、讨论:老人为什么没有看见过骆驼,却能准确地说出骆驼的特征?
四、师总结板书
找骆驼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学习老人是如何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理解重点词句。
课时安排:l课时
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骆驼》这课。
(板书课题、齐读。)
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一、明确目标,自主研读
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二、解读测评,调整目标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
(指名答,师生评议。)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你觉得那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展示交流,师生点评
1、请你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总结归纳
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六、当堂测评
(1),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 ,所以知道 ;
因为老人又看见 ,所以知道 ;
因为老人还看见 ,所以知道 。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2),商人应该顺着骆驼的()去找,照老人的()一路找去,()找到了走丢的()。
板书设计:
6,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找骆驼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先复习《蜜蜂引路》一文,预习本课,进行联系比较学习。
(2)学习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3)在熟读,分角色读文的基础上,学会用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人是怎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骆驼的特征的。
三、教学难点:
学会初步的分析、推理,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启发学生思维、想像,对学生进行观察与思维的训练。
四、课前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②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③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①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②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A、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B、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C、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①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交流要点:
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③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四、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①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②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板书设计: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路左边蜜右边米驮着蜜和米顺着脚印找
啃过的树叶齿印缺牙齿
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三年级语文上册:《找骆驼》教学设计 篇5
佚名
一、 教学目标 :
1、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补充完整。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教学重点:
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清楚。
三、 教学过程 :
1、 复习检查,听写生字。
2、 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 商人之所以要去找骆驼,那是因为——学生接说(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
(2) 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心里非常着急。这时候他看见前面有位老人在走,就连忙打招呼,请大家学着老人的样子招呼招呼看。
(3) 商人和老人开始一问一答,谈得挺好的。可是,商人怎么突然“忿忿”地说起话来?
(4) 老人详细地说出了骆驼的哪些情况?用自己的话说说。
(5) 老人不仅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还知道骆驼的右边驮着米,左边驮着蜜,而且连骆驼的嘴里缺了一颗牙都知道,老人知道的情况可真够“详细”的。当老人说出骆驼的这些情况时,商人怎么说?
(6) 正当商人充满希望的时候,老人却说不知道骆驼往哪儿去了,难怪商人要“忿忿”地说起话来。谁会用“忿忿”的语气读读商人说的话。
3、 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
(1)(过渡)是老人把商人的骆驼藏起来了吗?别说藏,其实老人连骆驼的影子都没见过。为了向商人说明这是怎么回事,老人讲了一段话。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话。
(2)“不紧不慢”的“紧”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不紧不慢的速度读读老人的话?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给句子编号,看看这段话一共有几句?
(3)默读老人说的6句话,思考哪几句话是说明老人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的。
(4)第二至第五句都是说明原因的,可以分为一层。
第一层就是第一句,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 第二层是重点。默读,边读边思考:老人为什么会知道骆驼的详细情况?
从哪里看出老人的观察很仔细?他到底“看见”了些什么?请用——划下来。
读划下来的内容,体会“还“、”又“的用法。
小结:这有深有浅的脚印,星星点点的米、蜜和树叶上留着的牙印(出示图),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的。你看,连正在寻找骆驼的商人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可是老人都看见了。可见,老人的观察是很仔细的。
(过渡)但是光靠仔细观察就能知道骆驼的情况了吗?老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课文中没有具体写,这就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学懂的地方。
老人看到右深左浅的脚印,怎么想?
看见路的右边有米,左边有蜜,又怎么想?
这两片树叶(出示图),哪一片是缺了牙的骆驼啃过的?为什么?
用“因为看见……所以知道……”的句式说说老人为什么能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
(6) 第二层讲的是原因,第三层将骆驼该怎样去找,说的不是同一内容,而是另外起了个头,中间用什么词把这两个内容连起来?
(7) 朗读这段话。
4、作业 。
三年级语文上册:《找骆驼》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找骆驼》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准文中加拼音的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表现的不同心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络驼和特点。
4、感悟“用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读、分段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对老人观察到的现象和判断的结果作对应分析,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发现的乐趣,学会具体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仔细思考,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重点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理解老人是怎样由观察到的现象推知骆驼的特点的
3、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猜谜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是英雄。你知道它是谁吗?
2、看图
师:是啊,它就是骆驼。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有着“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们。(出示图片,认识:双峰骆驼的特点——背上有两个驼峰,体毛很长,褐色,头顶有簇毛;单峰骆驼的特点——背上只有一个驼峰,体毛较短,很高大)
骆驼是沙漠之舟,人行走在沙漠必须靠骆驼,可是一位商人却丢失了一只骆驼,可着急了,今天,我们和他一起来找骆驼。板书:找骆驼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一)初读课文
师: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读完一遍之后请用手势向我示意一下。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预设教师点拨,教师一边引导一边板书)
(二)明确学习要求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我们该怎么来学习呢?(略读课文要我们自己读懂课文。要读懂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先读读课文前的提示)
2、是啊,这是一个来自阿拉伯的民间故事,为了帮助我们学习,编书的叔叔、阿姨在课文前面作了提示,谁来读一读?(出示阅读提示)(生读提示)
师: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对照表格默读课文,把骆驼的特点用“~~~~”画出来,把老人是如何发现的用“————”画出来。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出示表格)
3、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好,谁来说说,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学生汇报)
4、欣赏视频,形象感知
好了,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视频,看看老人是怎样判断的。
5、你们能不能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语把刚才我们看见的和我们判断的连起来说一遍?因为老人看见路上的脚印左浅右深,所以他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
(3)句式比较,从“果然”理解老人的判断准确无误师:同学们,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最终找到骆驼了吗?(找到了)你从文中哪个词知道的?(果然)
师:你们真聪明,大家看看,“果然”还可不可以用其他什么词来代替?(真的,的确)
师: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呢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老人说点什么呢?(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进而指点商人找到骆驼。)师:那么,你又想对商人提醒点什么?
4、启发学生思考
师: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又受到了什么启发?(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说。)
四、再读课文
1、想象,再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老师想欣赏你们读课文,请你们选一位你们最想听他读课文的同学来读读第一段,要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
师:读得真棒,我们这样来读下面的课文,从现在起,我就是那位商人,你们就是那位老人家。你们想想,我丢失了骆驼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你们作为指点迷津的老人,又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商人的话,全体同学读老人家的话)。
师:伙伴们,“我”丢失了骆驼,说话时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生:要读得快一点,读出你的着急来,因为你丢失了骆驼,找了很多地方也找不到,肯定很着急。
生:还要读出“你”的气愤来,“你”后来以为老人家藏了你的骆驼,对他很不相信。
师:那你们呢?老人家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要读得很沉稳,因为我们经验丰富,见多识广。
要读得慢一点,读得胸有成竹,因为我们能够通过他的经验判断出骆驼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体会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师:老师请一对同学来演一演商人和老人。(指名)男女生合作,男生演老人,女生演商人。(男女生合作读)
五、拓展训练,激发思维
1、同学们,遇到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方法就不一样。老人给商人指点,商人也找到了丢失的骆驼。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受
5到了启发。我们也运用老人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
2、下面我也来考考大家,请观察哪片树叶是被骆驼咬过的。
3、教师小结
师: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样子,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貌”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老师也有几句话想送给大家,希望同学们细观察,勤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宋帆
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爱默生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史迈尔
生活,需要细心观察,更需要理性思考,从而获取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到生活中去,去观察,去倾听,去体验,去创造,去成长。
《找骆驼》反思
《找骆驼》一文记叙一个商人丢失了一头骆驼,很着急,一个老人凭着自己的观察,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推理,指出了商人丢失的骆驼的特征,最后,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丢失的骆驼。文章告诉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课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因此,针对课题和重点语段,我引导学生借助表格质疑,重点理解: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力求突破难点。执教之后。我对整堂课进行了反思和重建。
一、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加强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在攻克本课难点“为什么老人明明没有见过骆驼,却能够准确地说出骆驼的样子”时,我引导学生按照预习提示梳理内容,提出从老人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他是怎么想的。
此环节,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找出答案,但由于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导致突破难点时,部分学生没有融入文本,从文本中找出最确切的答案。我注意到了要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学生用的语言都比较口语化,很难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学生表述不清的时候,我要及时给与总结和引导,那么他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模仿。
二、提高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本课的朗读形式多样,有自由读,男女读,表演读等等。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兴趣也比较浓厚。我对人物的对话做了提示语,学生在表演读时能更好地领会朗读的技巧以及人物的内心,这样朗读效果不错。
三、略读教学方法的思考
第一次上略读课文,对于怎样上好略读课文有很大的困惑,通过这节课,我有了如下几点启示:
1、教学重点放在对寓意的理解上,而不是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在阅读内容上“不求甚解”,在技能上“强调运用”。侧重在教学生理解“怎么写”,而不是“写什么”,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描写方式。
2、教学步骤的粗放。初放阶段,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具体指导怎样概括内容。可以采用填空式的指导帮助学生概括。再读阶段,按照阅读提示,直奔主题,简化教学步骤,明确教学目标。三读,让学生运用阅读技巧自主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本次的教学过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收获,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注重每一次的反思和重建,让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
《找骆驼》教学设计 篇8
一、教案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三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找骆驼》。
三:设计理念: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在我们有效地利用下,它为人们提供着各种各样的简单而且快捷的通信与信息检索手段,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在网络上的检索,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声音等,使课堂更加直观、有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找骆驼》也是在这一背景下设计,通过网络搜索,使学生更加明白老人是如何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到骆驼的。
四、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有两个人物: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人胜。为了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我在网络上查询了课件、教案、图片等大量资料。百度搜索如: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通过学习,懂得对任何事物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对任何事物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1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有一位商人丢了一只骆驼,心里很着急,想让“柯南”帮忙。柯南邀请我们大家一起去找,你们愿意吗?今天我们就当一回小侦探,来帮商人“找骆驼”。(师板书题目)
2、认识了解骆驼。【百度搜索】
3、师出示教学要求,强调略读课文的学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勾出生字词。(教师利用网上视频、让生自检生字词的读音)
百度搜索如下:
2、教师检查字词读音,并且让学生利用百度百科了解词语意思:
跛脚、驮着、啃树叶、详细、忿忿、究竟
百度搜索如下:
2、老师讲评,评出最棒的。
【板书设计】
16、找骆驼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本课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巧设悬念,
引人人胜。本堂课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使教学目标得到充分地落实。之所以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主要是因为课前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询了本课相关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视频、图片等资料,并且在教学中得到了整合利用。还有就是利用百度百科让学生对词语进行理解,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测课堂效果。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堂课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白了课文中的难点。但是整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做到比较好的地方就是网络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相对于传统的课堂,网络使学生整堂课充满了兴趣,调动起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效率,并且直观地展示出了传统课堂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另外,我们还需注意的是对于网络资源的筛选,好的资源对于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很好的提升,但是有些资源,却会误导老师或者学生,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老师作为一个教育者,一定要把好关,使网络真正地成为教学中的好帮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网络教学的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还将继续探索,使网络真正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三年级语文《找骆驼》的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这是本课的重点;重点是理解老人观察很仔细,分析很具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
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1)阅读老人的判断句子,再读他观察的发现的句子。
(2)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二、通过阅读理解词语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三、学生问题提出与讨论
1、课文为什么先写了老人的判断,然后才写老人的观察?
2、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