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0篇
时间稍纵即逝,我们将带着新的期许奔赴下一个挑战,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教学计划吧。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可爱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编的高一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0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为了做好这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结合学校二轮课改要求和“十六字方针”特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高一下学期的工作是第二册课本教学任务;
二、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4.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三、教学措施: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探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2.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教案要求统一。每次备课都有一个主题,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不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案应体现知识体系、思维方法、训练应用,以及渗透运用等,要对重点、难点有分析和解决方法。
3.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
教学中用配备资料《创新设计》,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的一份周测练习试卷,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及时安排时间讲评。
4.加强辅导工作
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个别辅导十分重要。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学困学生。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二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的推广,是以后学习空间向量等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索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学概念、方法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2. 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点的坐标的意义,掌握由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确定其坐标或由坐标确定其在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点,认识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坐标的关系。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确定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确定。
四、教学难点: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点的坐标来确定点在空间内的位置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1. 确定一个点在一条直线上的位置的方法。
2. 确定一个点在一个平面内的位置的方法。
3. 如何确定一个点在三维空间内的位置?
例:如图,在房间(立体空间)内如何确定一个同学的头所在位置?
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明确:确定点在直线上,通过数轴需要一个数;确定点在平面内,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需要两个数。那么,要确定点在空间内,应该需要几个数呢?通过类比联想,容易知道需要三个数。要确定同学的头的位置,知道同学的头到地面的距离、到相邻的两个墙面的距离即可。
(此时学生只是意识到需要三个数,还不能从坐标的角度去思考,因此,教师在这儿要重点引导)
教师明晰:在地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则地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只须利用x,y就可确定。为了确定不在地面内的电灯的位置,须要用第三个数表示物体离地面的高度,即需第三个坐标z.因此,只要知道电灯到地面的距离、到相邻的两个墙面的距离即可。例如,若这个电灯在平面xOy上的射影的两个坐标分别为4和5,到地面的距离为3,则可以用有序数组(4,5,3)确定这个电灯的位置(如图26-3)。
这样,仿照初中平面直角坐标系,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从而确定了空间点的位置。
(二)、建立模型
1. 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先由学生对空间直角坐标系予以抽象概括,然后由教师给出准确的定义。
从空间某一个定点O引三条互相垂直且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这样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点O叫作坐标原点,x轴、y轴、z轴叫作坐标轴,这三条坐标轴中【WWW.BAIHUAWEN.com】每两条确定一个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平面,yOz平面,zOx平面。
教师进一步明确: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若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坐标系,课本中建立的坐标系都是右手坐标系。
(2)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画在纸上时,x轴与y轴、x轴与z轴成135,而y轴垂直于z轴,y轴和z轴的单位长度相等,但x轴上的单位长度等于y轴和z轴上的单位长度的 ,这样,三条轴上的单位长度直观上大致相等。
2. 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点的坐标。
思考: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任意一点A与有序数组(x,y,z)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
在学生充分讨论思考之后,教师明确:
(1)过点A作三个平面分别垂直于x轴,y轴,z轴,它们与x轴、y轴、z轴分别交于点P,Q,R,点P,Q,R在相应数轴上的坐标依次为x,y,z,这样,对空间任意点A,就定义了一个有序数组(x,y,z)。
(2)反之,对任意一个有序数组(x,y,z),按照刚才作图的相反顺序,在坐标轴上分别作出点P,Q,R,使它们在x轴、y轴、z轴上的坐标分别是x,y,z,再分别过这些点作垂直于各自所在的坐标轴的平面,这三个平面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A.
这样,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任意一点A与有序数组(x,y,z)之间就建立了一种一一对应关系:A (x,y,z)。
教师进一步指出: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任意点A的坐标的概念
对于空间任意点A,作点A在三条坐标轴上的射影,即经过点A作三个平面分别垂直于x轴、y轴和z轴,它们与x轴、y轴、z轴分别交于点P,Q,R,点P,Q,R在相应数轴上的坐标依次为x,y,z,我们把有序数组(x,y,z)叫作点A的坐标,记为A(x,y,z)。
(三)、例 题 与 练 习
1. 课本135页例1.
注意:在分析中紧扣坐标定义,强调三个步骤,第一步从原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移动5个单位,第二步沿与y轴平行的方向向右移动4个单位,第三步沿与z轴平行的方向向上移动6个单位(如图26-5)。
2. 课本135页例2
探究: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平面xOy,xOz,yOz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x轴、y轴、z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解:(1)xOy平面、xOz平面、yOz平面内的'点的坐标分别形如(x,y,0),(x,0,z),(0,y,z)。
(2)x轴、y轴、z轴上点的坐标分别形如(x,0,0),(0,y,0),(0,0,z)。
3. 已知长方体ABCD-ABCD的边长AB=12,AD=8,AA=5,以这个长方体的顶点A为坐标原点,射线AB,AD,AA分别为x轴、y轴和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这个长方体各个顶点的坐标。
注意:此题可以由学生口答,教师点评。
解:A(0,0,0),B(12,0,0),D(0,8,0),A(0,0,5),C(12,8,0),B(12,0,5),D(0,8,5),C(12,8,5)。
讨论:若以C点为原点,以射线CB,CD,CC方向分别为x,y,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那么各顶点的坐标又是怎样的呢?
得出结论:建立不同的坐标系,所得的同一点的坐标也不同。
[练 习]
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各点:A(0,0,3),B(1,2,3),C(2,0,4),D(-1,2,-2)。
2. 已知:长方体ABCD-ABCD的边长AB=12,AD=8,AA=7,以这个长方体的顶点B为坐标原点,射线AB,BC,BB分别为x轴、y轴和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这个长方体各个顶点的坐标。
3. 写出坐标平面yOz上yOz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满足的条件。
(四)、拓展延伸
分别写出点(1,1,1)关于各坐标轴和各个坐标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
六、评价设计
1、 练习 : 课本P136. 1、2、3
2、 课堂作业: 课本P138. 1、2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是接受、记忆、模仿、练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动手操作、阅读自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必修1,第一章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是数学的基本和重要语言之一,在数学以及其他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用集合及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因此集合语言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它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内容主要是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学习,重在让学生类比实数间的关系,来进行探究,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它也是后续学习集合运算的知识储备,因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年龄特点】:
假设本次的授课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一学生,高一的学生求知欲强,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能够很好的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认知优点】
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初步掌握了集合的三种表示法,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一定的认知基础。
【学习难点】
但是,本节课这种类比实数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这种类比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子集、V图、真子集、空集的概念。
2、 掌握用数学符号语言以及V图语言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3、 能够区分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与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类比、观察、
分析、归纳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图形、符号所带来的魅力。
2、感悟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数学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集合间基本关系。
难点:
类比实数间的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
六、教学手段
PPT辅助教学
七、教法、学法
? 教法:
探究式教学、讲练式教学
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类比实数间关系,来研究集合间的关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 学法:
自主探究、类比学习、合作交流
教师的“教”其本质是为了“不教”,教师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类比学习,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好的学习集合的知识。
八、课型、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
(二)教学详细过程
1、。回顾就知,引出新知
问题一:实数间有相等、不等的关系,例如5=5,3?7,那么集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问题二:大家来仔细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集合间的关系吗?
(1)A={1,2,3},B={1,2,3,4,5};
(2)设A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女生的全体组成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集合;
(3)设C={x?O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Ox是等腰三角形}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例子后,得出结论,在(1)中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教师总结,这时我们说集合A与集合B 有包含关系。(2)中的集合也是这种关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 的子集,记作:A?B(B?A),读作A含于B或者B包含A.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的曲线内部代表集合,这样上述集合A与集合B的包含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问题三:你能举出几个集合,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吗?
【师生活动】:学生自己举出些例子,并加以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问题四:对于题目中的第3小题中的集合,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生活动1】:在(3)由于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因此集合C,D都是所有等腰三角形的集合,集合C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D的元素 ,同时集合D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C的元素,因此集合C与集合D相等,记作:C=D。
用集合的概念对相等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果集合A是集合B 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 相等,记作A=B。
强调: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 且x?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
【师生活动2】:教师引导学生以(1)为例,指出A?B,但4∈B, 4?A,教师总结所以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师生活动】?,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
4、思维拓展,讨论新知
问题六:包含关系{a}?A与属于关系a∈A有什么区别?请大家用具体例子来说明
【师生活动1】:学生以(1)为例{1,2}?A,2∈A,说明前者是集合之间的关系,后者是
问题七:经过以上集合之间关系的学习,你有什么结论?
【师生活动】: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1)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5、练习反馈,培养能力
例1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真子集
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a_{a,b,c}
(2){0,1}_N
(3){2,1}_{X?OX2-3X+2=0}
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 知识上:
能力上:
情感上:
作业:必做题:P8,3
思考题:实数间有运算,那集合呢?
十、板书设计
十一、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学科组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基层组织,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任务而开展。在抓好教学常规,落实学校各项具体工作同时,认真学习课改纲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打造“主动—有效”课堂,实施“精细化与精致化”教学研究,争取全面提升我校的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二、工作方向
(一)。积极开展主动-有效课堂教学
在学校,教育和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要使课堂达到有效,离不开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等多种器官,确保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和整合过程,使得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果能达到这种效能。课堂教学就能有效、能力提高也能事半功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做好几个“优化”:
1、优化备课
(1)科组老师要树立目标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意识,全局意识。全作意识。
(2)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最重要的环节,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效率的高底。怎么备?当然最好是能发挥个人才智、铸就团体实力。备课组要做到统一目标,统一进度,统一重点与难点,统一作业,统一测练,备课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方法、课堂模式、从而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案,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总之,不管是集体备课还是个人单独备课,要达到优化,都要做到心中有课标,心中有资料,心中有教材,心中有重点难点,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学思路,心中有教学方法,心中有教学语言。
2、优化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必须主动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要尊重学生的劳动,不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提问时应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用亲切的语气启发学生,用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用虚心的态度听取学生的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营造平等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愉悦地学习,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3、优化学法指导
教无定法,学贵得法,现在让我们头疼的是学生仅仅是机械的学,被动得再也没有这样被动了,我们所取得的效益是大粗放型的。执着——疲惫——心痛循环地伴随着教师,不摆脱这种状况,我们就真正很快成为燃烧的昏暗的蜡烛了,燃烧了自己但照不亮别人。因此,我们应该在学法上下功夫,指导学生自学——帮助学生制定自学方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精讲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补充学生遗留的问题上来优化学生的学法。变被动为主动,便学会为会学。
4.优化习题练评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精选好课堂练习供学生学习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我们现在要面对全闭卷考试,考察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分析理解归纳能力,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平时设计的习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要耐心的做好讲评点拨工作,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记忆能力,审题能力,对所学知识的转换和迁移能力,最后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5、优化教学反思
反思包括教与学的反思。教的反思是指导教师的反思,教师从课堂教学中反思,从测试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与教研水平。学的反思指的是学生的反思,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改进学习方法,加强师生双方的反思,将会使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快速前进。
以上是我们高一数学组在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在这个学期的实施中,希望能达到有效高效的效果。
三:教材分析
必修(1)分三章,共36课时,第一章,集合与函数(13课时);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13课时);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9课时)。本章中,学生将在第一章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三个具体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学习用函数模型研究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
必修(2)包含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等四章内容,它们是学习后续必修系列和选修系列的基础,全书共36课时。
高一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5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2)两班的数学教学,完成必修1、2的教学。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有: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等七个章节的内容。现将本学期高中数学必修1、必修2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对课改有所了解。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学的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继承传统,更新教学观念。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2、合理使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益。对教材内容,教学时需要作适当处理,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必须处理的。灵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调整。此外,还应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螺旋上升,逐步加深。
3、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以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的学,培养问题意识。
4、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后作业和反馈练习、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课、一单元后,让学生主动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
二、存在困惑
1、书本习题都较简单和基础,而我们的教辅题目偏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完成情况很不好。课时又不足,教学时间紧,没时间讲评这些练习题。
2、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更少巩固练习的时间。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一些学生听得似懂非懂,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而且知识内容需要补充的内容有: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根式的运算;解不等式等知识。
3、虽然经常要求学生课后要去完成教辅上的精选的题目,但是,相当部分的同学还是没办法完成。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有的学生则是学习意识淡薄。
三、今后要注意的几点
1、要处理好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2、注意对教辅材料题目的精选;
3、要加强对数学后进生的思想教育。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教学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两个班一个普高一个职高,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的好,好的教学计划是教学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名优异的教师,做好一定的教学计划很有必要。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7
教材分析:
解不等式是不等式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学数学的一项重要技能。主要类型有: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解法。其中,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基础,初中已经学习,二次不等式是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作为数学重要的工具及方法,经常运用于其它数学知识之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主要有二种,课本上介绍的是“数形结合”方法,这种方法将二次函数,二次方程结合为一体,并且借助“图形”直观地得出答案,充分展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也展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巨大魅力。然而,个人认为,还有一种更加自然的方法,将二次不等式转化为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这种方法思路自然,同时也体现了“转化”思想,难度也不大,应该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思维及思路。
学情分析:
初中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或组)的解法,积累了一定的解题经验。同时,对于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相关知识学生均较为熟悉。然而,根据自己的调查,一少部分学生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陌生。进而,可以先从复习简单的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入手加以展开教学。
学生心理方面,学习积极性较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信心也比较理想,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考上大学,尽管是外在的诱因。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初步学会两种方法求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②过程与方法
经历不等式求解的探索及发现过程,体验“数形结合及转化”思想的魅力,掌握方法,学会学习
③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在上述过程中,体验成功,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信心,发展了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了学习的内在动机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
解法的探索及发现,关键在于“识图能力”
反思:
今天的课堂,这个难点突破欠缺力量,主要缘于自己备课时对难点考虑不到位,进而缺乏必要的设计。在课堂上,就难点特别与个别差生进行了交流,并且给予了帮助及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我找出了他们困难的二个环节:
首先,对平面曲线上点的横坐标与纵座标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现陌生,进而对它们的取值变化情况感到费解。
其次,是差生的思维能力尚处于“经验思维”,辩证思维能力薄弱,进而对运动中的点的坐标取值范围只能是“一筹莫展”。
在了解情况后,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以问题串的形式给差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后,差生也顺利度过了难关。由此足以说明,从知识的角度而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句话还是相当有道理的。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对学生“学情”的掌握。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结构主义学派的代表人布鲁纳也有类似观点: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我可以教会他任何任何学科任何年龄段的任何知识。
教学程序:
一、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
以题组形式设计习题
①2x+3>7
②不等式组
③ax>b
二、创设二次不等式的生活背景实例,引入课题
采用课本上的实例,有关网络收费问题
三、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探索
(1)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特殊到一般,学生经历“转化”方法的探索及发现过程。
由于这种方法课本没有给出,进而课堂上不作为重点,重在引导学生自行归纳、体验及总结“转化”思想,最后以课外思考题的形式设计相应习题。
(2)
采取启发式教学,师生共同经历“数形结合”方法的探索及发现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出主要的解题步骤。今天的课堂上,这些解题步骤全部由学生的语言组织并完成,并撰写在黑板上,教师没有作任何干涉。我一直认为,只有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知识,尽管这些知识不完整,语言或许不规范,思维或许不严密。
之后,从特殊到一般,研究一般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由于经历了前面的解题过程,这个环节全部放手让学生完成,鼓励他们通过或独立或合作的方式解决学习任务,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反思:根据课堂反馈,二个班级大约有70%的同学能够胜任这个任务。于是,在大多数学生完成的基础上,我又进行了一次讲解,特别加强了对“识图”环节的讲解力度,力求突破难点。
四、练习环节
可以说,即使到了高三,仍然有不少同学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困惑。因此,熟练掌握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从学习类型看,这节课显然属于技能课,对于技能的学习及掌握,关键是强化练习,“力求熟能生巧”,达到自动化的水平。
课本上,配置了不少练习题。对于练习,我采取多种方式,或叫学生上黑板板书,借助学生练习规范解题格式;或者口答,说解题思路及答案;或者下面独立练习。
五、课堂小结
知识,思想、方法及感悟等
六、课后作业
①作业设计:分成A、B两层,难度不一,让学生自主选择,均来源于课本上的A组或B组
②课外思考题:
1比较两种解题方法即“转化及数形结合”方法的优劣,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
2已知不等式mx^2-(m-2)x+m>0的解集为R,求m的取值范围
变式一:戓将R改为空集,此时结论如何
变式二:仿上,自己改编条件,并解之。
反思:课外思考题的设计,可以提升课堂容量,深化课堂知识,提高课堂思维含量,为优生服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变式教学,可以充分拓展习题的潜在价值,期望实现“举一反三”的目标。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高一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团结合作,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全面提高,为来年高考作好充分的准备,争取优异的成绩。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3)在探究三角函数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算法初步,1算法步骤2程序框图(起始框,判断框,附值框,)3silab语言(顺序,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第二部分,统计,第三步分,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三、 具体措施
1.期中考前上好第一册(必修3),期中考后完成好必修4
2.抓好数学补差,培优活动 各班在星期1或星期4的下午
3.立足于教材。
4.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及每一章课后习题
5、我们组还继续学习了《课堂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6、继续认真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师徒间经常听课交流,认真评课。集中备课,共同商讨教材等。
7抓好竞赛辅导,时间定于周三、周四的提前时间,周六的下午1点到3点;任教老师:高一全体数学老师。
8、段统一考试在周日或者周三的晚自修时间,每隔2周考一次;
9、上学期必修4的学分认定考试补考及落实工作;
10、响应学校教务处的备课计划安排,督促组员落实工作;
11、抓好集体备课
新学期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9
这次的高一数学期末考试,是全市高中统考,试卷要拿到区里统改,并要进行全区排名。为了做好复习迎考工作,使备课组活动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与城里的高中缩小差距,特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做好高一数学复习课教学,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高一数学期末复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让学生将一学期来的数学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利于学生理解;
(2) 少讲多练,巩固基本技能;
(3)抓好方法教学,归纳、总结解题方法;
(4)做好综合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明确复习范围及重点
范围:必修1与必修4
重点:必修1:函数的基本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必修4:三角函数,平面向量。
三、复习要求
1、重点复习掌握核心概念、基础知识、强调作图、解题规范;
2、围绕综合卷加强对差生的个别辅导、面批,争取提高合格率。
四、复习要点:
掌握各章知识结构和要点、知识点、澄清概念、解决疑难问题。
习题归类,解题思路、方法,从解题中对知识加深理解、掌握,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具体课时安排
由于教学时间紧,按照计划估计要到12月31号才能结束新课,复习时间大约8天左右,巩固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上课讲评。具体安排如下:
20__年元月1日前结束新课;
2日------6日复习必修1:集合(1天)、函数(2天);
7日------8日复习必修4:三角函数(1天)、平面向量(1天); 9日------10日必修1、4综合训练。
六、复习方法
1、根据学生的薄弱点,有针对,有系统地设计4份复习案,其中集合与函数2份,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2份,综合训练试卷4份。
2、利用星期二、五早读课时间对优生进行补短,主要是补基础知识,看学生基础知识有没有记住,记住了会不会应用,再找一些基本题让学生练。
3、时间很紧,要求我们稳扎稳打,让每一节课都高效,每节课的导学案都当堂完成,晚自习让学生处理更多的典型题。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高一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数学网高中频道整理了高一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希望能帮助教师授课!
本学期高一数学备课组的工作紧紧围绕学校、教科处及教研组的计划安排来开展,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学校创建为前提、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以自主教育为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全面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搞好本学期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按照均衡、优质、高效原则,精诚团结,和谐创新,加强科组建设,提高高一数学备课组的整体实力;努力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这学期的工作重点是继续进行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研究,要着重抓好差生辅导和尖子生的培养,让绝大部分学生跟上教学进度。
二、工作思路
1、在学校科研处和教务处的领导下,有计划地组织好全组教师的学习与培训工作,特别是搞好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学习、研究和交流,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推广现代教育科研成果,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2、以组风建设为主线,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法探索为重点,以构建主动发展型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以提高队伍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3、教学研究要以集体备课为基础,以作课、听课、评课活动以及出考卷活动为载体,以课题研究、论文、案例撰写为提高,在研究状态下理性的工作。培养本组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必修5:
第一章:解三角形;重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难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
第二章:数列;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难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与应用;
第三章:不等式;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基本不等式;难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应用;
必修2: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重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及表面积与体积,直线与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难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直线与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二章: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及直线方程;难点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直线方程求解题目;圆与方程;重点是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四、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观察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自觉性与基本学习方法比较欠缺,学生心理不稳定,空间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较差,而本学期所要学习的内容包含了高中数学中重要而难学的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部分,因而教学时尽可能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和规范,不随意拔高难度,努力使绝大部分学生打好三基。教学时在完成市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放慢速度,确保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质量。平时教学中老师要注意不断鼓励和欣赏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使学生不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平时测试要注重考查三基,严格控制难度,使绝大部分学生及格,使学生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同时需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多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五、工作目标
1、狠抓教学常规和学习常规的贯彻落实。在数学教学研究中努力做到三主(教学研究以学习理论为主导、大纲教材课程标准为主体、探索教学模式为主线)和三有(教学研究要对教学实践有指导、对教学质量有促进、对教师有提高)。
2、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试验、逐步形成本学科特色,把我组建设成一个团结协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先进集体。
3、把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对新教材的研究结合起来,力求使每一位数学老师都能较好地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较好地把握数学学习内容中有关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核心概念的内涵和要求,初步掌握所教教材的结构特点、每章每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目标要求。
4、认真做好义务教育数学实验教材和高中新教材的阶段总结,加强教法的研究,注意总结和发现典型的教学案例,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做好资料、信息收集工作,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争取在全国等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六、具体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7、积极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达到内容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例习题统一、资料统一、测试统一;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观察与指导;课后进行有效的辅导;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