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通用36篇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精选35篇)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1
张桂梅本以为,只要提供给这些女孩机会,学习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她发现这些学生基础差,试卷测验几乎都不合格。
质疑的声音不止。张桂梅去县里开会,听到人议论,“说得可好,成绩那么差出来怎么办?”“如果只给机会她不学,那么这个机会等于没有,等于养她3年。”高一还未结束,她意识到这是个“严肃问题”,“高中要讲分数,不讲分数,高考设置就没有用。”
17个老师走了9个。心灰意冷时,她怕耽误学生,找县里反映,想将学生分到其他高中就读,遭到数落,“不让你干你非干。”
后来她给老师下任务,一个班要考上多少一本和二本。她希望学校出清华北大毕业生。
更直接的方式是打时间战。晚休时间从晚上9点半延长到10点半,最后延到12点20分。学生从6点起床提早到5点半,只有5小时睡眠时间。每天下午,学生回宿舍洗漱15分钟,穿拖鞋回教室,以便晚上回宿舍躺下就能休息。
刚建校那会,为了给学生余出更多学习时间,学校卫生被老师包揽。早上6点,全体老师要起床打扫校园。建设中的工地四处是灰,一下雨都是泥巴,老师们要去沟里抬水,把水泥板冲洗干净。
每次临近放假,张桂梅跟学生商量,再干两天,结果干着干着开学了,第一届学生只在寒假休息了几天。有人给张桂梅起外号“周扒皮”“魔鬼”“半夜鸡叫”,那时的张桂梅每天守在教室门口,有学生坐着睡觉,她就把学生捅醒。后来,学生打瞌睡会主动站着听课。
吃饭时间被压缩到10分钟。张桂梅要求食堂饭不能太烫,菜炒出来,要及时扣上锅,不能过凉,她计算,一分钟能有30个学生打饭,159人5分钟能全部打完,最后一个学生也能有5分钟吃饭时间。为了加快递碗的速度,张桂梅不允许学生就餐过程中说话。
为了节省时间,女高学生去县医院看病不需要排队。有医生听说吃饭只花10分钟,向张桂梅抗议学生压力太大,还有人骂她没儿没女,不知道心疼别人家孩子,张桂梅毫不在意,“只要不伤害她们,对她们有意义,就这么干。”
实际上,学校也曾有过一段“民主”时期,张桂梅借鉴其他重点高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她在旁边听,发现讨论什么的都有,随即叫停。起初,学生6点半起床,9点半休息,结果学生越来越懒,成绩越来越差。
张桂梅希望,学生能养成好习惯,有限的时间干特定的事,“干不完你就亏了”。有的女生爱干净,早上4点就起床洗漱。张桂梅于是将水停用,只在上午5点半到下午6点间放水,逼着学生休息。睡觉前,学生们提前用盆接满水,用来冲洗厕所,内裤有时要积攒到周末洗。每周末仅有两三个小时休息,学校没有澡堂,学生要去校外宾馆洗。
刚进校的17名教师没有一位教过高中,张桂梅带着他们去丽江学习。一位老师记得,那会学校流行评课,教室后面坐一排老师,专挑讲课老师的缺点。板书哪里不到位,课哪里有毛病,老师们常常互相不服气,当场顶起来,一堂课火药十足,“女老师有的记仇嘞,下课了还追着问,你讲给我听听。”
张桂梅鼓励这种争吵,反对互捧。一次评课,听到老师们互评只讲好的,她提起凳子就走人,把10多个老师晾在一边。
学校花费18万元去各个高中买试卷,开启题海战术。学生们高一高二上完课,高三刷题。有人说这种刷题方式不科学,她说,“我们不管科不科学,能考走一个好学校算一个。”
第一年,张桂梅在儿童之家和学校两头奔波,一边是50多个需要照料的孩子,一边是96个渴望考出大山的女孩,做着做着工作时间就没了,她“把自己的生活忘了”。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2
微信运动排行榜第一名又被你占领了!这是辽宁东港“组工人”这些天见面的第一句话。“你的微信运动已经连续好多天占领了我的封面!现在是特殊时期,疫情这么严重,你咋还天天在外面跑呢?”一名东港“组工干部”收到的一条朋友关心问候信息。疫情发生以来,就是和生命赛跑,东港“组工人”毅然决然的冲在防控疫情第一线。
坚守初心,党徽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闪耀。党徽闪耀,誓言铿锵。东港“组工人”始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平台。同时,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三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稳防稳控,他们佩戴党徽,冲锋在前,不畏险阻,奋战一线,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构建起一条条红色防线。
凝聚力量,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飘扬。党旗下的庄严承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是入党时许下的铮铮誓言。疫情就是命令,旗帜彰显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东港“组工人”迅速投入战“疫”,服从统一指挥、统一安排,争做抗疫“先行军”。通过发布通知、微信、倡议书、公开信等方式,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传承新时代精神,拿出“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行动自觉,凝心聚力,同国家人民一起共渡难关。
真心为民,党性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坚守。东港“组工人”每天要步行两万余步,在十几个小区进行检查、宣传。他们发扬“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马拉松精神和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战斗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线,全身心投入到这场保卫群众生命安全没有硝烟的防疫阻击战中。努力用扎实工作和实际行动筑牢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坚固防线。
冲破短暂的黑暗,将沐浴黎明的曙光。坚定执着的东港“组工人”,怀着“必胜”信念、秉持“硬核”担当,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奋力奔跑、砥砺前行。(原标题《微信步数排行榜中的“组工人”》)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3
“爱”与“责任”是对教师要求中被提得最多的两个词,也是师德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责任”也源自于“爱”。因为我们爱自己的岗位,所以有责任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扎实;因为我们爱孩子,所以有责任为他们的成长奠基;因为我们爱祖国,所以有责任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就是世间最有爱心的人,教师的爱心应当比太阳更温暖。
不要歧视任何一个孩子,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要摧残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只用成绩去评价一个孩子的优劣,不要忽视一个孩子的兴趣、特长的培养,不要让人的天性自小就被我们扼杀,不要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就感受到了世界的不公,不要让民主和自由在我们的教育下沦为禁区……
关心每个孩子,哪怕是最调皮的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耐心帮助他们扫清学习上的障碍;关心他们的思想,及时把他们引向正确的人生轨道;关心他们的'身体,保障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关心他们的心理,找到他们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经;关心他们的能力,让他们经受更多的磨练;关心他们的环境,既让他们沐育阳光,也学会防范风霜雨雪……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尽我们最大的责任,奉献我们博大的爱心。
老师们,有理想、有本领,可以让我们站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去充分展示才智,为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有道德、有爱心,则让我们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成才。我们也只有具备了“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这些品质,才可能提高我们的能力,实现我们成为名师、名家的理想。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4
今年的春节没有了往年春节的喜气洋洋、锣鼓喧天,而是笼罩在一种人心惶惶、担惊受怕的恐惧中。由于新冠状病毒突发事件发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
但这个春节注定是个众志成城的春节,所有中国人都把温暖和支持投向了疫情重灾区湖北武汉。
就在全国举家团圆,吃着年夜饭时,有这么一群人,连饭都顾不上吃,纷纷签下请战书,向亲人告别,毅然决然奔赴武汉。当我们因害怕感染,足不出户,保平安时,他们却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奔忙在最危险的地方。他们都有一个坚定的救人信念,他们是来自各个省市的白衣天使。
84岁的钟南山老爷爷,语重心长的告诫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他自己却义无反顾赶往武汉疫情最前线。本来能避开危险的病毒,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但他在人民需要他的时候挺身而出,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耄耋之年的他每天要面对成山的工作,凌晨才结束工作在年轻人眼里都是多么疯狂的事情却成了他的日常。看着他坚定的身影,我真正的理解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为了抑制新冠状病毒疫情的扩散,专家都说“能不去武汉就不要去。”然而却有这么一群逆行者,在国家有难之时毅然站出来,毫不犹豫地请缨前往充满恐怖的城市。他们又何尝不想拥有假期好好休息?又何尝不想空闲下来好好陪伴亲人?他们知道前方的道路布满荆棘,但还是不回头的去了。从抓拍的照片中,我们看见疲惫的医生们一排蜷缩地上,没有床和枕头,就连防护服都没空脱。他们知道物资紧缺,如果脱了,就要重新换一件崭新的防护服。所以即便是穿着难受,他们也熬着,一刻也不曾脱下的防护服最后让他们习惯了那份煎熬。你可别以为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获得充足的睡眠,他们为了尽早让患病的感染者早日出院,为了早日研制出疫苗,他们每天都只能睡两个小时,有时候接到命令还必须从梦中醒来。有些人因为长时间戴着N95口罩,那一张张白净的脸竟变得面目全非,而且有时饭都顾不上吃,只能泡方便面来充饥。几天下来,过度劳累,嗓子沙哑,人也憔悴了,看着就让人心疼。
在照片中的女医生都被剪了头发,有的还被迫剪成了光头。看着那些剪掉的秀发,你以为她们会舍得吗?难道她们就不爱美吗?不,她们也爱美。但是她们为人民着想,只要能从死神手中多挽救一个人,她们什么都愿意做。其他对治病救人毫无益处的东西显得那么无足轻重。
你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最可爱的人。让我们由衷的向她们致敬,让我们众志成城,一起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5
武汉鼎同志为人低调,做事从不张扬,但工作却很扎实,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在山区农村一线默默地耕耘,像这样的同志,我们从天天和他打交道的群众口中都可以了解到他平时的工作情况,但要从他工作背后看到一些深层次的思想和行为,却不容易。武汉鼎同志的事迹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见诸于各级新闻媒体。在此基础上,今年3月,中央、自治区、市各级媒体在清水河县委和县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对武汉鼎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采访报道,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都觉得武汉鼎同志的事迹很真实、很感人,他带着责任帮民富,带着感情解民忧,带着科技进农户;他不讲条件讲干劲,不讲享受讲精神,不讲回报讲奉献;他只为群众想办法,不为吃亏起怨尤;平凡当中见不平凡,非常值得学习。
武汉鼎同志是土生土长的清水河县北堡乡大阳坪村人。为了贫困村脱贫,他放弃优越生活和当兽医站站长的职务,走向了扶贫前线,从改良养羊发展养殖业到引进“蓄水聚肥耕作法”改善土地,使得人均收入由1987年的113元提高到20__年的8700元以上,真正做到了真扶贫,精准扶贫,这是值得我们每位党员干部牢记在心,付诸行动的。扶贫就是要给贫困群众把好脉,找准脱贫切入点,细心领学,精心引导,让群众看到脱贫的希望,这样才能做到精准。
在武汉鼎的事迹中,不仅仅是引导贫困群众脱贫,还利用当地优势发展产业,旅游业由脱贫再上一个台阶,走向小康路,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在学习中,体会到要在贫困地区找亮点,点燃亮点之时,就是脱贫之日。更要学习引进来发挥出,实现脱贫致富。
走在扶贫路上的党员,肩负脱贫攻坚的重任,心中要牢记党和国家的信任,要以武汉鼎为榜样,积极探索扶贫模式,以点、线、面的形式突破贫困界线,营造小康家园。我们既要当好扶贫卫士,更要当脱贫先锋。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6
滕启刚同志生前是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中共党员,1991年进入法院工作,20__年6月4日突发疾病去世,终年57岁。在法院工作三十年,他全身心投入党和人民的审判事业,扎根基层一线,在平凡岗位、平淡岁月执着坚守“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懈追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曾获“全国法院优秀直播法官”、“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全省法院“办案标兵”等31项荣誉,荣立3次个人三等功,带领团队荣立3次集体三等功。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追记一等功,鞍山市委追授“鞍山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鞍山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追授“新时代鞍山政法英模”称号。
辽宁高院党组要求,全省法院各级党组织要大力开展向滕启刚同志学习活动,广泛宣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把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_队伍教育整顿生动教材,引导广大法院干警对照英模,找准差距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抓好整改落实,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新时代法院铁军。
辽宁高院党组号召全省法院干警要自觉以滕启刚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诚、信仰坚定的政治品格,把对党忠诚体现在审判事业中、落实到每个案件上,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优秀法院干警;学习他厚植情怀、为民司法的宗旨意识,站在群众立场处理好每一个司法案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学习他担当使命、追求公正的职业精神,以对审判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学习他甘于平凡、安于清廉的道德情操,坚持自重、自省、自警,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以清正、干净、质朴的人生底色,坚定法院人的职业操守,打造法院人的品行名片。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7
12年前,一个刚进大学的学生为了上大学不得不照顾生病的母亲,所以他不得不背着疯狂的母亲上大学。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引起了很多网民的共鸣。12年后,毫不犹豫地带着一个疯狂的母亲上大学的刘秀祥怎么样了他的名字叫刘秀祥。1988年,他出生在贵州一个偏远的普通农村家庭。如果生活是自然的,也许每个人都不认识他。但因为他经历了普通人无法想象的苦难,他收获了成千上万的眼泪和感动他是家里的第三个。他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他应该得到兄弟姐妹的照顾,父母的爱。即使生活有点困难,五口之家在一起也很幸福。然而,上帝开了一个大玩笑,让他从四岁起承担起所有家庭责任刘秀祥四岁时,命运的魔爪悄悄地抓住了他的喉咙,使他原本幸福的家庭偏离了轨道。今年,刘秀祥的父亲突然生病,在被送往医院后不久就去世了。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他可能不知道什么是生与死,什么是告别刘秀祥的父亲匆匆离去。他的家人甚至没有最后一次见到他,更不用说他是如何委托他人来照顾家庭生活的了。在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中,他的母亲遭受了间接的精神障碍,因为她无法承受这一天的打击。房屋漏水发生在晚上,整个家庭的生活都依赖于这三个未成年人。
经过这样的打击,4岁的'刘秀祥本可以依靠他的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但他没想到7年后,他的兄弟姐妹离家出走了,因为他们无法忍受如此难以忍受的生活。从此,刘秀祥的生活更加艰难,只能依靠村里的一些邻居。幸运的是,他的兄弟姐妹近年来教会了他如何耕种土地,这样11岁的孩子才能生存下来。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8
_,_镇政府_。男,汉族,_年_月出生(_周岁),_年_月参加工作,_年_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全日制教育:_年_月毕业于_学校_专业,_文化。历任_、_职务_年_月任现职。分管_工作。
一是讲政治,讲大局,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该同志具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够积极响应号召,作为_乡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学习中央、省市县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精神,带头为大家辅导疫情防控注意事项,政治站位高、责任意识强、工作作风务实,坚持做到哪里有任务,就带头冲向哪里;哪里有困难,就直扑一线解决;哪里有责任,就挺起胸脯担当,处处体现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应有的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较好地完成了承担的各项任务。
二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该同志宽容大度,不计较个人得失。待人诚恳、友善。在单位能够尊敬领导,团结同志,能够较好的处理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对人热情周到、积极服务。办事情即能坚持原则,又能主动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展现出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在疫情防控中,该同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带头落实值班值宿等各项制度要求,始终驻守在乡村一线,切实担起来副总指挥的职责,通过率先垂范,确保了各项任务的落实落地,赢得了全乡干部的尊重。
三是工作扎实,业务过硬,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该同志爱岗敬业,扎实工作,积极进取,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为了提高值班人员履职尽责意识,他坚持每天把全乡所有值班点位转一遍,并亲自把关各项数据上报,每天几乎都忙到深夜,切实体现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在工作作风上,讲究民主,善于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不足或努力方向:凭经验工作,对新事物学习不够,对有些政策运用的不充分。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9
“哇、哇……”20__年10月21日,市中心医院产科,随着一声啼哭,一名女婴平安降生。小宝贝诞生的背后,是一场爱心接力。
产妇罗玉桃家是下村乡坳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月,怀孕期间的罗玉桃在受凉后出现鼻塞、胸闷、气促不适等现象,生命岌岌可危。黄诗燕得知后,要求全力支持,政府买单保证平安生产。在他的协调下,市、县、乡、村通力合作,市、县医疗机构成立专家救助小组全程护理。母女平安,20余万元医疗费用全免。
“一枝一叶总关情,老百姓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最是‘小事’显担当。”黄诗燕说。他带领党员干部开展大走访活动,党员干部自带食材,与群众一起生火做饭,同桌就餐,一同下地干农活,上门跟群众掏心窝话,用心敲开群众心门,梳理出一个个群众最忧最盼的事,一项项列具出来,按照预安销号的办法,完成一项销一个号。
有一次,黄诗燕在炎帝陵景区调研5A景区创建。几位村民提着竹篮,在景区向游客兜售土特产,纠缠游客,保安上前驱赶,双方发生推搡。黄诗燕将景区负责人叫到跟前说,“炎帝陵周边的群众也是守陵人,我们的工作也靠他们支持。想想我们自己的父母,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不能这么粗暴。”景区负责人赶紧上前制止保安的行为,向村民解释说明景区管理规定,将她们劝离现场。此后,景区改进工作方式,在招聘保洁、安保人员时,优先照顾当地困难群众,既解决了附近群众就业,也让群众参与到景区管理。
20__年,县妇幼保健院负责人向他汇报,全县婚前检查率仅26%,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能不能在结婚登记处设立免费婚检点,让医务人员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提高婚检率?”他当即打电话给民政局负责人,协商研究。县民政局在婚姻登记处腾出房间,妇幼保健部门派医务人员进驻。婚检、人口计生宣传和婚姻登记一站式服务,婚前检查率提高到94%。
城乡脏乱差现象突出,影响了群众生活质量,黄诗燕在全县开展“美丽炎陵,清洁家园”大行动。一次,他在散步时,发现街头垃圾较多,打电话询问,原来是一个垃圾处理厂搬迁与当地百姓的协商出了问题。他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开会。“会上他发了火:这是老百姓生活的大事,必须连夜解决,明天早上看结果。”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黄建中回忆。
一件件实事,一个个场景,一句句话语,记在炎陵群众心里,那样真实、亲切、温暖。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10
020xx年8月24日,我们xx社区党委组织学习了社区干部吴亚琴的先进事迹,她平凡感人的事迹深深触动了我. 吴亚琴20xx年如一日扎根社区,把社区当成家,把社区群众当成亲人,把为居民群众解决难题当成快乐的事,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为社区工作人员树立了标杆,做出了榜样. 吴亚琴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社区窗口虽小,却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关注民生,服务居民,用平等互助、诚实守信,温馨便民的服务,拉近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把党的计生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让符合条件的居民能够享受到优惠的政策,让每一位走进社区的人都能享受到贴心的服务.
今后要在本职岗位上践行党的宗旨,更加努力工作,为长春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我们一方面立足本职、扎实工作、服务发展。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11
走出穷山沟,是贫困户黄仕京倾尽全家之力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的原动力,可经常到家里做扶贫工作的研究生姑娘却让他一直心存不解。
“文秀姑娘,你在北京读的书,怎么回到山沟沟工作了?”一天傍晚,看到黄文秀入户走访,黄仕京一家硬是拉着她进屋吃饭。饭桌上黄仕京忍不住抛出自己的问题。
和黄仕京一样,人们好奇,好不容易从大山走出去,怎么兜兜转转又回来了?黄文秀说,农村走出去的人很多,自己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吧,基层工作很难做,但总得有人来做的。
想到在黄文秀的帮助下,自己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黄仕京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动情地说:“我要让我的孩子像你一样,在学校争取入党,将来为家乡多做点事。”
对于黄文秀的选择,越来越多人理解了,可今年6月17日,她在返村查看灾情途中却遭遇山洪,不幸遇难。抱着未竟的事业,将一生永远奉献在这片她所热爱的土地上。
倾情投入谱写青春之歌
百色,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大石山区、水库区于一体的特殊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百坭村更是深度贫困村,在黄文秀驻村扶贫之初,500多户人家,195户是贫困户。
在大家的印象里,黄文秀是把双脚踩在泥土里行走的人。得知她80、90后已经不再是网络上调侃的不靠谱的非主流,而是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中间力量,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全心付出,用行动续写新时期的“长征精神”。斯人已逝,泪目送别,青年人应当向黄文秀看起,以党的事业 为事业,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铭记共产党员的使命,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真正“文”于心而“秀”于行。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12
在滕启刚的办公桌上,有一把8倍放大镜,蒙尘却显眼。“这是老滕为了办案特意买的。”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副院长侯俊道出8倍放大镜背后的故事。
20__年3月,滕启刚受理了原告不服公安机关对第三人不予治安行政处罚的决定一案,原告与第三人有无肢体冲突是案件争议焦点。为了还原真相,老花眼的滕启刚买来一把8倍放大镜,用3个多小时一帧一帧地反复查看监控录像,终于找到了事实认定的关键证据,作出公正判决,各方当事人对他的敬业精神赞叹不已。
20__年,滕启刚受理了一起不服公安机关行政赔偿决定案件。原告刘某吸毒并患有艾滋病,于行政拘留期间死亡,其母亲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时没有第三方机构能够鉴定死者的直接死亡原因,但滕启刚没有简单驳回原告诉求、一判了之,而是在卷宗中查找到了七种可能导致死者死亡的原因,最终确认死者与其中一种死亡原因具备关联关系,部分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维护了死者及家属的合法权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敬业精神和专业底气来源于他30年不间断的积累。在滕启刚的电脑里,留下他撰写的总结、论文、心得等50余万字,每年的自查报告中都记载着当年案件被发回重审的原因和改进办法。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13
近日,我们组织学习了申纪兰同志的精神。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李顺达、申纪兰同志的带领下,西沟人开始锲而不舍地在干石山上植树造林。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西沟人民那种艰苦奋斗、不怕困难、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感受到了“立场坚定的政治素养,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廉洁奉公的优秀品德,奋力开拓的创新精神,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和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这就是伟大的纪兰精神。
申纪兰同志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共产党最好”、“社会主义最好”、“人民最好”,三句朴实的语言,饱含着她对党与人民的深厚感情。她以对党的忠诚,永远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激励她几十年的奋斗历程。她说:“她是人民代表,就一定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的利益。”她时刻把人民的生活装在心里。她说:“无论官多大,地位多高,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她身不离西沟,手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几十年总是身先士卒,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与人民共甘共苦。她淡泊名利,生活简朴,永远保持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与爱戴。
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唯一的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同志几十年来对待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待人民群众无私奉献,在她的带领下,西沟人战天斗地,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创造了人间奇迹。从她的身上,我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她说的最多的就是共产党好,她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西沟,就没有我”,“是共产党员,就应该听党话、跟党走”。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纯洁性的最真实的体现。
学习纪兰精神,一是要学习申纪兰同志立场坚定的政治素养。申纪兰同志常说的一句话:“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就是要把一切献给党,申纪兰同志,听党的话。”她把所有的荣誉归功于党,坚定不移地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体现了一个党员干部的最高境界和水平。
学习纪兰精神,二是要学习申纪兰同志心系人民群众的公仆情怀。只有时时处处心里装着人民群众,不忘记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申纪兰虽然身处高官,但没有忘记过父老乡亲,只要对群众有利的事情,不管多么微小,都要去做一做,不懈的努力为群众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纪兰精神,三是要学习申纪兰同志廉洁奉公的优秀品质。申纪兰同志既是全国着名劳模,又担任过多个领导职务。知名度大了,但她为人民立新功的思想没有变;地位高了,但她共产党员的本色没有变;环境换了,但她廉洁奉公的意识没有变。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各项规定,讲操守、重品行,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境界。村里创办“纪兰饮料公司”,她说只要规规矩矩经营,老老实实纳税,对村民增收有利,她的名字可以用。有人想借她的名气搞歪门邪道,她说“给个金山也不干”,坚决予以回绝。村民要给她塑铜像,她说铜像金像不如老百姓心中的好形象。她就是这样,以实际行动在人民群众心中塑起了一个真正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学习纪兰精神,四是要学习申纪兰同志奋力开拓的创新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更应该解放思想,勇于改革,一切从实际出发,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推进工作。
学习纪兰精神,五是要学习申纪兰同志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申纪兰同志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本色,生活上十分节俭,工作中反对铺张浪费,坚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近年来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不少人住上了楼房,现代化家具一应俱全,而她时刻惦念着那些困难群众,一直居住在简陋老屋,家里的摆设也是几十年前的。她外出开会或为群众办事,坚持不领补助,不报销差旅费。市里给她配的小汽车她很少使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尤为难能可贵,深得群众赞誉。
通过学习申纪兰的事迹和精神给我以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我表示要学习申纪兰同志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淡泊名利的奉献意识、奋力开拓的创新精神以及她廉洁奉公的优秀品质,从自我做起,从自身岗位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转变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14
择一城,务一事,终一生。40余年,11万公里,1804名学生,她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大山深处女孩儿们前行的路。张桂梅的名字,以一种惊艳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视线。12月11日,中宣部决定授予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这份荣誉,她当之无愧!荣誉背后的信仰,让每一位共产党员倍感动容,深受鼓舞。
信仰萌芽:从美满生活到沉重一击
张桂梅17岁到云南支边,后来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教书。从前的她,也是一个爱漂亮、穿着时髦的女孩子,和丈夫恩爱有加,日子过得美满幸福。这一切的圆满被丈夫的胃癌晚期离世打破了。她万念俱灰,与死神擦肩而过。直到有一天,她所在班级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我们再也看不到张老师美丽的笑容了,她每天都是哭兮兮的样子,我们看了都喘不过气。她毅然辞去了喜洲一中的'教师职务,来到了华坪县,开启了一个人的苦旅。人生的路上,有风和日丽,也有惊涛骇浪。信仰在苦难的冻土中悄悄萌芽。
信仰生长:从万念俱灰到向死而生
到了华坪县的张桂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勤勤恳恳,起早贪黑,一家一家走访贫困生,把自己的工资、衣物都留给了他们。她近乎疯狂地投入工作却换来了一年多后的一纸诊断书——严重的子宫肌瘤。命运跟她开了这样一个玩笑,这次,她并没有沉沦。为了孩子们的中考,她说:“我必须活着。”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离开物质力量我们会失之贫弱,离开精神力量我们则会意志萎靡,物质力量也无从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
信仰坚定:从星星之火到曙光可见
大山深处的贫困以及由贫困造成的悲剧赤裸裸呈现在她的眼前。她一个个家访,苦口婆心劝说女孩儿们的父母,可最终收效甚微。后来,她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把大山里女孩儿们的贫困和愚昧从她这里阻断。整整五年,她从一筹莫展到东奔西走,从处处受挫到重燃希望,从备受打击到终于实现。当我看到张桂梅心中的党旗跃然纸上的那一瞬间,我意识到信仰的力量可以如此强大。华坪女高的毕业生中,有的当了老师,有的成为警察,有的主动选择到偏远艰苦地区工作。她们正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做着贡献。张老师的身影有无形的力量,在大山深处播撒着希望的种子,让信仰在每个孩子们心中牢牢扎根。
我们记住了你的名字,记住了你种在大山深处的爱与坚守,华坪女中的孩子们会将你的信仰传承下去,不只是孩子们,还有大山外的我们。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15
首先讲责任心,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女人、是孕育生命的母亲、是承载一个家庭悲喜的全部。生命所托,健康所系,一名医生如果能够真正把医学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把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当作毕生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来追求,把医好每一名患者、做好每一台手术作为自己的梦想,那么她就不会去一味埋怨工作的辛劳,也不会仅仅为了养家糊口而消极、机械得对待自己的工作,更不会为了经济利益而忘记了一个医生的职业操守。
然后还要有爱心,爱心是人生的春风与甘露,是我们获得内心充实与感受美好生命的支点。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我们深知新生命的诞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曾几何时我们因为体验这新生命的诞生而感动不已,我们因为独立完成了一例子宫切除手术而数日体验着成功的喜悦,更是曾几何时我们因为一个生命的离去而久久得内心不能平静,这就是我们心中的热爱啊。热爱我们的职业、热爱我们的患者,同时也是热爱千百年来被学者们所歌颂、被诗人们所感叹的生命啊。然而,数年之后,这种喜悦、这种感动、这种内心的难以平静都哪里去了?我们开始报怨生活的平淡与枯燥、开始挑剔患者的不可理喻,甚至开始怀疑曾经的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誓言。
在遥远的美国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一位无名医生的铭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生与匠人的区别就是在于,她是在与生命对话,她需要感情、她富有爱心,她不以贫贱富贵论人,她没有价格高低之分,她只求视病人为亲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只有拥有了爱心,我们才能每天充满耐心地对待我们的患者,才能充满愉悦地体味工作带给我们身心的充实。也只有拥有了爱心,我们才能一生充满感动得体验,我们的工作人生。
医仍仁术,无德不立;大医有魂,生生不息。如果说,军人的爱是为了蓝天下国土的安全,那么我们的爱就是为了阳光下那一张张灿烂笑脸的永恒。亲爱的同伴们,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让我们用我们的责任心、爱心和信心去帮助每一名患者,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在平凡而神圣的岗位上,一颗红心、满腔热忱,把我们无私的爱奉献给陌生而熟悉的患者,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而共同努力!相信我们医院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16
龙增刚,1968年5月出生,贵州贵阳人,原瓮县委组织部原常务副部长。因积劳成疾,引发呼吸衰竭、肾衰竭,经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于2019年8月13日,年仅47岁。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矢志奋斗,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牢记宗旨、为民奉献,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先进引领作用,经省委领导同志同意,省委组织部决定,追授龙增刚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贵州日报4月14日报道)
1989年1月参加工作以来,龙增刚一直在基层工作并担任重要职务,他是广大基层干部中的普通一员。基层工作最接地气也是最考验干部,矛盾多、条件差、任务重、压力大是基层工作的最大特点,龙增刚以优秀共产党员的作风,扎根基层,以一丝不苟的精神落实党组织的工作安排,以甘于奉献、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高尚情操在基层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得到了人民很高的评价。
俗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要以龙增刚先进典型为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以焦裕禄、毛丰美、文朝荣等先进人物为榜样,坚持不懈学好党章、党规,学好系列讲话,做合格共产党员。扎实争当脱贫攻坚先锋,努力做好基层干部典型模范,切实增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自觉带头讲政治、有信念,讲奉献、有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深化“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用一抓到底的决心、一丝不苟的态度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真正融入到工作中和做人上,为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17
十四亿中国人的心,因为湖北疫情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数以万计的逆行者,因为湖北疫情不约而同的走在了一起。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场灾难,也是一场考验,人们常说“灾难无情”,可是面对这场无硝烟的“战疫”,中国人民完美的诠释了“人间有爱”的真谛。接下来,就让笔者用三首歌词来讲诉这场“战疫”背后感人的故事。
第一首《你是谁》,“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望断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回”。随着湖北“战疫”的打响,无数的逆行者选择成为了这场“战疫”的“排头兵”,他们,也是别人的子女,他们也是别人的父母,他们,也是别人的丈夫(或妻子)。都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看着一批又一批援汉医疗队伍应召“出征”,大家的心中充满了感动,大家的泪水湿润了眼睛;在如此危险的时刻,他们“疫”无反顾的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他们用自己那双救死扶伤的手,为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为我们带来了“好”的期盼;我们,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我们只知道他们都有同样一个名字,叫做“白衣天使”;一句“是党员的站在最前线”,让我们知道了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共产党员”。“你选择保护大家,我来守护我们这个小家”,面对着湖北“疫情”的严峻形势,一个个基层工作者放弃了自己期待已久的假期,毅然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挨家挨户摸排外地返乡人员、走村串街宣传预防知识、每天关注大家的身体健康状况、为居家隔离群众代购生活用品、每天24小时守在各个路口登记进出人员信息、每天晚上坚持夜巡等等都是他们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我们,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我们只知道他们都有同样一个名字,叫做“基层干部”,“让党旗飘扬在每一个战斗的角落”,让我们知道了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共产党员”。
第二首《真心英雄》,“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再没有恨,也没有了痛,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用我们的歌,换你真心笑容,祝福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都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国家面临危难之际,国人身处危险之中时,无数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自发组织购买了一批又一批的医疗救助物资送回国内,他们向世人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不忘根不忘本,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无数热血之士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汇聚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共同加入到这场全民的“战疫”之中。面对此情此景,面对祖国的号召,无数个平凡的人纷纷走在了“战疫”的最前列,他们手臂上那一个个鲜红的“红袖笼”告诉我们,他们只是无数个平凡志愿者中的一员;他们胸口上那一枚枚耀眼的“党徽”告诉我们,他们只是无数个平凡共产党员中的一员。
第三首《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谁也没有想到会有“呆在家不外出不乱串就是为国为民做贡献”这么一天,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群众们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乖乖的呆在自己家里;他们积极配合国家的要求,改变了自己以往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医护人员和基层工作者们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为群众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群众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到了这场“战疫”之中。他们主动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取消了自己的家庭聚会,取消了家里的宴会邀请,取消了家人的外出准备,取消了当地的赶集习俗;他们,在寒风凛冽的晚上为守夜的工作人员送上一杯热乎乎的奶茶便转身离开了;他们,在漆黑的早上为值勤的工作人员送上一份温暖的早餐便转身离开了;他们,在下雨的傍晚为巡逻的工作人员送上一些可口的美食便转身离开了。我想,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就是通过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架接而成,干群之间的“同心锁”就是通过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连接而成,我们用生命守护着群众,群众用双手温暖着我们。以真心换民心,以真心暖民心,最后换来了大家的认可、理解与支持。
“中国,祝福你,你永远在我心里,中国,祝福你,不用千言和万语”,“我爱你中国,亲爱的母亲,我为你流泪,也为你自豪”,祖国母亲加油,只要我们万众一心,相信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我们。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18
“英雄一路走好”、“村寨的守护神、侗乡的好支书”。从黎平县殡仪馆至县城西门出口10里长的街道两旁,万人空巷,人山人海,10万多人自发拉起一条条横幅,与舍己救人的英雄刘善平支书作最后的告别。
“我是支书,我去!” 刘善平同志没有豪言壮语,但他是高山下的花环,更是洪水猛兽中的勇士,他爱国爱家爱民,在大难当头却涌现出最美党员气概。
6月20日这天,天地哭泣,山河同恸,万物凄凉。黎平五开大道两旁的人行道上,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男女老幼,前后挤不进人,首尾看不到头。他们噙着泪水,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送别他们的好支书。
人们常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刘善平同志,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支书,一个实实在在的共产党员,当身上烙上“人民公仆”的印记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一点一滴,把他对群众的爱、对群众的好诠释的淋漓尽致,他踏实、坚持、奉献,他苦了自己,甜了群众。
刘善平同志走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刘支书是为救人而牺牲的,我带儿子来学习英雄事迹,教育他从小做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我敬佩刘支书的勇敢无私,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勇敢的、有爱心的人”,“刘支书是个好人,我们村里的事都是他带头干,他从来不叫苦,可惜了,这么好的支书,就这么走了”,群众万分悲痛纷纷道别。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尽管刘善平不幸英年早逝,但他却永远受到群众的爱戴和怀念。因为,他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永远会把他当亲人。在党中央要求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中,刘善平同志当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从刘善平同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和奉献精神。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应该把刘善平同志胸怀天下、无私奉献的精神学透,把刘善平同志忠心向党、真情为民、清正坦荡的精神转化到我们爱岗敬业的工作中去,让我们永远记住“两学一做”最美践行者,为灿烂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19
1954年深秋,25岁的申纪兰坐着驴车从山西平顺县出发,来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自此以后,每年在京召开的人代会都少不了这样一位朴实农民的身影,她是全国唯一一位连任十二届的人大代表。从骑着毛驴参会,到如今乘坐高铁来北京,申纪兰感慨:“我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国家一次比一次好,变化一次比一次大。”
60多年来,她在全国人代会上的议案和建议始终离不开“三农”问题,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到解决农村干旱地区饮水困难、减轻农民负担,再到山区公路交通、发展农村教育等。在今年山西团的小组会上,她用浓重的山西口音再次建议要为农村山区修好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的利益努力呼吁着。
申纪兰时刻关注着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布局的开展,脱贫攻坚号角吹响,申纪兰对脱贫工作也非常关注。“中央提出五年的脱贫计划,是一个伟大的目标,是要打一次大仗。”申纪兰认为,国家提出扶贫战略,老百姓也要自力更生,这样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才能更有效脱贫。
为了更好地履职,多年来申纪兰一直坚持学习,每天都要看新闻,自己弄不明白的东西,会让人讲给她听。
作为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申纪兰感受到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人大代表这么多年来,就相信共产党是为老百姓的,没有共产党,就建设不好新中国。现在大家生活好了,要感谢共产党,要爱党爱国爱人民。”申纪兰说。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20
前不久,在南方航空一架新加坡飞往广州的航班上,一名9岁男孩突发过敏症状,全身红肿,正当男童家人和空乘人员万分焦急时,一个熟悉身影出现,让大家悬着的心都落了地,他就是钟南山。在替男孩仔细检查并确认没有危险后,钟南山才放心离开。虽然已是成就等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但他却没有一刻忘记过自己的医者本心。
在投身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50年当中,钟南山作为带头人之一推动着中国呼吸病学发展不断迈向国际前沿。钟南山曾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书本上没有的,只能在实践中摸索。
20__年初,非典疫情突如其来,他不顾生命危险应对灾难,夜以继日地工作。在非典病因不明的情况下,他以客观事实和临床经验为依据,最终证实非典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最终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作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钟南山多年来建言献策推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带领团队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为推动我国建立公共卫生防治体系、提高重大疫情侦察监测能力和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全国建立了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现在人活得很长,80岁还能干很多事。”在钟南山院士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停步”二字。这位自诩“80后”的院士,时至今日仍是几十年如一日,每周坚持出门诊看病人、查房,会诊、科研、带研究生,样样不落。他还希望再奋斗20年,建设亚洲最大的心肺呼吸研究中心,包括对疑难病症的科研、培训、治疗,打造一个产学研中心。
“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英语流利却去国外实验室做高级打工仔的人,而是创新型的中国医学实用人才。”如何为祖国培养储备更多创新人才,是年过八旬的钟南山正在思考的新课题。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21
百善孝为先 尽显孝老情
__,1974年2月出生,__镇郝康村人,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她用二十个春夏秋冬,诠释“孝”和“爱”的传统美德,自从走进郝康这个村,走进成文这个家,用她的年轻,聪颖,吃苦孝道努力尽好一名妻子、媳妇和母亲的责任,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
一、孝老爱亲,家庭和睦育幸福
看了下面这段文字,我不知道您会怎么联想?或许觉得只是在平常生活中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但是我觉得在金钱至上、世风日下的当今,__-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为我们所传递的是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风气和正能量。从平凡中不凡之处使我们看到其乐融融的一家。尊老敬上,互助互爱。多年来,她用实际行动践行者孝道,印证着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淳朴真诚的坦荡情怀,诠释着一个农村媳妇的博爱、仁慈、善良的美丽形象。
自结婚之日起,她就一直跟公公、小姑生活在一起。那时公公已年过六旬,体弱多病,__像照料自己的父亲一样伺候着公公。公公因常年干着繁重的农活,身体状况欠佳,大部分的饮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丈夫又得外出打工赚钱,伺候公公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头上。夏天,公公双腿浮肿,上面长满了密密麻麻的一层小水泡,一脱落,就流出腥臭难闻的液体。每当这时,__总是给老人擦洗,并敷上药。冬天,为了不使老人吃凉饭,他用一个小盆倒半盆开水,将饭、菜放入盆内温着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就这样,她热心侍奉老人,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一做就是几年,她无怨无悔,在她心中,丈夫的父亲就是她的父亲,照顾公公就是她的责任。公公对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说,‘只要半天听不到媳妇说话,看不到媳妇的影子,心里就有些牵挂,就好像身边少了什么人似的。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后来公公大小便失禁,为了不使公公身体受委屈,她毫不害羞地替公公换内裤,换后并用温水洗擦干净。臭气刺鼻,引起她的呕吐,她只好强忍着替公公换好,把该洗的衣服洗掉,自己再蹲在一边去翻胃。邻居说他有福气,公公却说,“都是媳妇照顾得好,让我多在世上活了几年。”
一个媳妇对公公的孝心,就如同披在身上的一件新衣裳,时间久了,亲戚邻居都会看到,也都会被她的举动所感动,老年人冬天晒太阳,都在把好媳妇的事挂在嘴上,一位八十多岁的邻居,逢人就夸,“村子那么大,那么多的媳妇,从来没见过她这样孝敬的。”
二、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奔小康
__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家庭收入,从不铺张浪费。添置家居用品,洗刷买烧能俭则俭,朴素勤俭为本,一家人都没穿过什么名牌,就连桌椅、沙发等家俱都是很普通的木制用品,甚至不如村里很多老百姓家的用品。就是去城里买东西也舍不得花钱坐车,骑着她那辆脚蹬三轮。再晚也舍不得在街上吃一顿饭,就是买个烧饼回家也是塞给婆婆和孩子手里。走进__的家,你会感觉到有一股农民质朴的气息,但是简而不乱,物品的摆放井井有条,环境整洁舒适。
三、和谐邻里,共筑文明谱新风
__在生活中,总是为别人着想,树立榜样,影响全村,团结邻居,她与亲朋邻里友好相处,做到以诚待人,不计小节。大家都觉得她非常亲切,很有亲和力。每当左邻右舍遇到急事,她都会及时赶到,无偿劳动,下雨了人家都往家里跑,但是她知道谁家的粮食还晒着 需要帮忙往屋里背,谁家盖房子缺少人手她就主动去帮助做饭,喜忧事她总是跑前跑后尽自己的全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当邻里乡亲身患重疾,她都会及时去探望,伸出援助之手,镇上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她都积极参加。
四、爱在颂扬中沉淀
温馨的家庭是和谐社会动力的源泉,__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提倡了全民文明,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精神,“尊老、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情系老人,情系村民,彰显了一个先进农民的优秀品质。她的爱发自于内心,从没有随着物质、荣誉浮起,在村民的称赞中,她显得更加简单朴实,她得爱慢慢的沉淀得更深了。在日渐喧嚣的世界里,她的爱,她的行动,给我们吹来了一股和谐社会的春风,让所有人的心中也渐渐的沉淀了许多许多得爱。她对老人的孝道,对村民的热情,这种无怨无悔的精神不正是我们社会所提倡的吗?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22
当前,我们党正在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小康,致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努力奋斗。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学习弘扬廖俊波同志等先进典型事迹,满腔热情地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担当尽责、苦干实干、无私奉献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一流业绩。
廖俊波同志生前曾担任福建省政和县县委书记,20xx年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20xx年3月18日晚,廖俊波同志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年仅48岁。廖俊波同志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始终牢记党的嘱托,对事业无比热爱,对工作孜孜以求,对群众充满感情。他干工作有股子拼命精神,几十年如一日,舍小家、为大家,家人想和他吃顿年夜饭都不容易。任政和县县委书记期间,面对政和县贫困落后的状况,他立下誓言、迎难而上,以“背石头上山”的劲头带领干部群众开拓进取、苦干实干,该县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累计减贫3万多人。他严以自律、廉以自守,从不以公权谋取私利,对家人要求严格,在干部群众中形象好、口碑好。
廖俊波同志是新时期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的好干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学习他心系群众、为民造福的公仆情怀,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祉;学习他担当尽责、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学习他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坚守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廖俊波同志等先进典型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学习宣传,引导党员、干部对标先进,见贤思齐,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敢担当、敢负责、敢作为,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当先锋、作表率。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23
通过对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让我深刻感受到在李林森同志身上体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光辉本色。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得知其感人事迹之后,立即对此作出重要批示:“李林森同志是一位公正廉明、无私奉献,愿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基层组织部长。”
学习他清正廉洁、一生坦荡的高尚情操。廉洁奉公是李林森做人准则,始终对人民群众满怀深厚感情,经常用并不宽裕的工资帮助困难党员和群众。任五宝镇党委书记时,李林森几十块、三五百不等地捐赠或借给特别困难的群众,离开五宝镇时,李林森欠下了1。7万元债务,直到2年后才还清,当了几年党委书记不但没存下一分钱,反倒背一身债务。任组织部长后,肝移植手术的20万元中的15万元都是借的,而在一些的人眼中,组织部长是有权也不会差钱的。
李林森同志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远不止这些,我时常在想是什么可以使一个人对事业拥有如此持续的、饱满的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工作、心系群众,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视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源于对党的坚定信念,还是因为我们本身来自于群众,明白群众所需所求所急所盼……不管是什么,从他身上我看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这应该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也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动力,我们要自觉践行“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共塑当代共产党人的应有本色。
学习刘善平先进事迹心得24
6月20日,整个黎平县城笼罩在浓重的悲伤情绪之中,舍己为民的好支书,侗乡人民的好儿子刘善平同志遗体告别会在该县殡仪馆举行。
“英雄一路走好”、“村寨的守护神、侗乡的好支书”。从黎平县殡仪馆至县城西门出口10里长的街道两旁,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数万群众自发拉起一条条横幅,与舍己救人的英雄刘善平支书作最后的告别。
前来送别的群众,人人深色着装,臂戴哀花,没有任何交谈,没有任何吵闹,眼睛一致朝着殡仪馆过来的方向,焦急而又安静地等待着。
一对老年夫妇,手牵着手,站在人群的最里面,翘首相望。旁边的小学生,拉着横幅,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右前方。后面拥挤的人群里,大家相互搀扶,踮着脚侧着身子探望。街道上的汽车,放弃了营运,整齐地停靠在送行的路边集体向英雄致敬。
上午11时许,灵车驶出殡仪馆,奏着低沉的哀乐,缓缓沿着挤满告别人群的街道驶来。送别的群众,眼睛远远凝望着侧面驶来的灵车,眼神自觉地随着灵车的移动而转动。人们矗立着、凝望着、默哀着,灵车从身前驶过,没有一点声响,只听见低沉的哀乐在空中回响。
沉痛的心情,伤痛的泪水,轻声的啜泣,送别的群众无不潸然噙泪,泪水模糊了每一个人的双眼。
九潮的村民倾村来了,他们热泪盈眶,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送别他们的好支书。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25
__是一名从军16年的退伍老兵,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主动请战,一方面联系战友,一方面联系市军人退役局,要求到最危险最艰苦的防疫一线,真正彰显了退役不褪色、退伍不褪志的军人本色。
2月3日,在市退役局和冀村镇政府的安排下,__带领第一批22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开赴抗疫前线,他主动申请到了西邻文水、南靠平遥,防控任务较重的富家庄村。到村报道后,他迅速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配合镇村干部,再次对全村196户人员的返乡情况逐户逐人进行摸排;根据上级安排,利用铁丝网对与文水、平遥相邻的边界进行封闭围挡。__每天早晚都会沿全长2公里的防护网进行巡查,劝返外来人员,及时对防护网漏洞进行修缮维护,避免防护网外徘徊的人员流窜进入我镇辖区。截止今日,他共劝返隔离网外的人员多达50余人次。
利用在部队时担任思想骨干和安全员期间所学习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对排查中发现的与平遥结亲的村民,告知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要求其不走动、不接触,做好思想稳控工作。2月13日清晨他和往常一样准时进行巡查,得知村内一名老党员赵正有同志,于当日同时失去两名亲人,仅有一河之隔的平遥县郝庄村,九十五岁的岳母不幸去世,同日文水县郑家庄村八十多岁的姐姐也撒手人寰,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连二人的最后一面也没能见上。面对长时间居家且痛失两名亲人的剧痛,赵正有出现了恐慌、焦虑心理,__第一时间向党小组进行了汇报,并用关心、耐心、细心疏导该同志情绪,经过十几个小时的交流沟通,赵正有同志稳定了情绪,放下了思想包袱,并表示为了疫情防控大局,坚决不去参加葬礼,只是对着失去亲人的方向长跪。
不讲条件,勇于担当。本着困难时期不给镇政府和村内增加负担的思想,吃最为简单的饭,住简易的帐篷。他是一名退役军人志愿者,更是一名党员,他是一面旗帜,真正把初心写在行动中,把使命落在岗位上。他的誓言是,只要众志成城、勠力同心,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26
一堂45分钟的课,老师仅主讲5分钟,剩下的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进行辩论这样的课堂,难以想象,甚至令不少家长担忧。然而,正是从这里走出一批竞赛尖子和学科苗子。在北京十一学校,有这样一位老师叫王春易,她教的生物课,令全年级的学生趋之若鹜,获得100%的满意度;她把课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只用很少的时间串讲疑难问题,学生的表现却比跟老师作笔记的传统课堂更加优异;她已是多项荣誉集于一身的模范教师,却从未自满,始终通过教学改革突破自我、实现超越……
王春易教过的学生都说,王老师的讲解总是用“同学们,你们体会”作开头。每当发现同学的课堂笔记和学习心得中的亮点,她就激动不已地展示给大家说:“你看!你看!真好!真好!”从不太理解到默契配合,从被动学习到享受学习,每一个从王春易的课堂中走出的学生都最终体会到,由自己主导的学习是多么快乐!而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人生又是怎样的一笔财富!
这就是北京十一学校王春易老师的生物课,也是当今很多学校争相效仿的课堂改革。王春易——北京市十一学校的一位生物教师。第一次了解他的事迹是校长组织全校的教师共同学习有关她教育改革的先进事迹,探路学习之后,我又在网上找了几篇有关对她的报道的文章继续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对于她的做法和理念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 扎实的教师基本功
要想成为一代名师,就要有扎实的教师基本功。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很多教师备课、上课用的教案和课件几乎都能在网上搜索到,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前,不仅要对所上的课精挑细选,而且教案也大多是通过网络搜索打印出来对其进行效仿,对于自己上的课很少经过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结果,课堂上生搬硬套的现象比比皆是。而王春义则不然,她专门讲那些别人认为不出彩的课,对于她来说,一节公开课写百页手稿是常事,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磨课,一轮又一轮的创新,王春易练就了一身好功夫,随便抽出其中一节课,她都可以讲出彩。虽然,精彩的背后是王春易花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但是经过自己的反复磨炼却练就了一身扎实、过硬的教师基本功。
二.敢于否定自我的勇气和魄力
“讲课,没有人能超过王春易。”师生和教研员都这么认为。但20xx年和自己学生的一次聚会,却让王春易动了改变自己的念头。因为已经上了大学的几个学生来看她,抱怨大学老师的课讲得不好,老师不标明重点,自己记一摞笔记也没用。学生的抱怨引起了王春易的反思“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同时,十一学校也将20xx年确定为课堂成长年。校长李希贵提出一句口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不是教师展示的地方。”这句话也更坚定了王春易改变的信心。
从此,王春易悄然地改变了原来反响极好的课堂教学风格。她提出,教师要从自我表演的“独角戏”戏台上悄悄隐退,转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当主角。在她的课堂上,曾经有过的滔滔不绝的精彩讲解没有了,华丽的板书也不见了。只是在学生讨论结束后,王春易才会不露痕迹地点拨一下。曾经,精彩的语言、形象的表达是她最得意之处,
但在这场教学改革中,她却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讲课,改变了多少年来既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这对于一个名师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啊!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质疑和困难,学生最初找不到自学的方法,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现在,课堂真的成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地方。天平的两边,王春易最终还是偏向了学生,因为她相信能够学会独立学习的学生终将赢得未来。虽然,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但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她是幸福的。我想王春义老师这种敢于否定自我,勇于挑战自己,颠覆自己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历史的时针走到了20xx年,对于王春易来说,这是个特别的一年。这一年,学校提出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并将这一年定为“课堂成长年”。这次改革的大背景就是提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新课程改革,它希望学生们能够像绿色植物一样,主动地吸收阳光和水分。
这次改革使王春易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教育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她忽然意识到,自己需要停下来聆听自己的声音。也许,我们真的需要一场革命,对课堂教学永恒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对习以为常的教学进行彻底反思。这一变革,使滔滔不绝的讲解、填鸭式的灌输、机械重复的训练彻底告别了课堂。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个大胆的突破。
“从我自己的经验和实践来看,不是学生不爱听的课要改,不是成绩不好的老师要改,而是每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师都要改革自己的课堂,特别是那些爱讲、会讲的老师更要改。”王春易说。
其实,真正挡住我们脚步的是我们自身的习惯、每个人内心深处多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习以为常的工作模式,它们几乎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人愿意否定它,改变它。而今天,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这样,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也不是简单地从书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更不是记忆老师强调的内容。而是通过阅读,有了感知、认识、发现和好奇,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提炼核心内容,然后有了重新认识,重新发现,重新获得,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这种变革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它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让他们真正从课本和教室的狭小天地里解放出来,如同鱼入大海、鸟归山林,广泛而自由地摄取自己需要的营养。
因为热爱,所以充实。因为付出,所以收获。因为奉献,所以幸福。“课堂永远是我无悔的追求,我的生活因它而精彩,我的生命因它而美丽。”王春易老师已经足够丰满了,却还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
这种趋于一般意义的“爱”成为穿越现代教育和当代教育的一种崭新的符号,为当代中国教师提供了一种范式。从这个意义未说,王春易老师的探索具有十分深刻和深远的价值。
“你看看吧,哪个孩子没有创造性呢?为了考大学翻来覆去地做题,这不是折磨人吗?本来是好苗子,能成为人材,可是,如果通过我们的教育,反而把学生的才气磨没了,兴趣磨没了,创造力磨没了,怎么能是真正的教育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永远都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他们快乐的成长,全面的发展!”
新境界:不能只凭知识来教书,要用整个的“人”去当老师
“我不希望学生心态浮躁,相反,我告诉学生,一定要从容学习,享受人生。”
要是每天匆匆忙忙,就注意不到生命的美好了,“校园里花开了,枝条上钻出小芽儿来了,小叶子一天一个颜色发生着变化,多美的一件事儿啊,为什么不去感知它呢?”
“我觉得学习是一种心如止水、需要静下来的事儿。不能那么急功近利,念了书就要有分数,用了功就得马上看到结果。这样的话,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感受不到生活中的美,该是一件多遗憾的事。”
“浮躁的心态,让学生缺失了一种对生命的拥抱,对人性的热爱,对梦想的向往以及对一切未知不屈不挠的激情。”
“教育的本质,就是将学生内心深处的向美、爱善、求真等最美好的因子激发出来,加以培养和升华。”王春易的理想是,让学生如坐春风,如沾化雨,不知不觉受到熏陶,从少年时起,就和优美、善意融为一体。
做老师,就不能只凭知识来教书,而要用整个的“人”去当老师。
有人说,教育的艺术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励和唤醒。学校教育有阳光,才能照亮学生的精神家园;学生心灵有色彩,才能帮助他们去发现世界的美丽。北京十一学校正在努力实施着这样的教育理念。
李希贵曾说,在校长眼里,教师第一。而在王春易眼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学习名师王春易好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先进的理念、高超的教学技巧,让我的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27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__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24日上午,袁隆平院士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各地群众手持鲜花吊唁,现场庄严肃穆。
送别,终有一别;悲拗,久久难息。袁隆平院士的传奇一生,自此画上句点。传奇落幕,而荣耀永恒。毕其一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袁隆平,早就与田野融为一体。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如此之深地改变了现代农业,改变了我们生活的状态,改变了这个世界的形态。袁隆平的巨大贡献,超越时空,亘古不灭。
科学家永远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奔跑逐梦,而袁隆平院士则将他的杂交水稻科研征途,跑成了一场终生的马拉松。一路走来,留下无数的惊喜与奇迹。自从在1974年培育出第一代秧苗,在40年间,袁隆平已培育了数代“超级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每年可多养活7000万中国人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袁隆平的才华与勤奋,专注与坚守,收成满满,功德无量。
矢志不渝,无比简单无比纯粹,始终将水稻“高产更高产”作为一生奋斗的目标。作为学者的袁隆平,与作为耕耘者的袁隆平,在“水稻”这一古老的物种上重叠跃升,最终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这种“力量”,足可撼动经典科学理论的桎梏,足可让中国人端牢饭碗,足可让全球消除饥饿见到希望。“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一稻济世,仁士仁心。大师巨擘,成就斐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同样追逐梦想的人们,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我们都受惠于袁隆平的成果,我们都感念于袁隆平的品格。现实的相关性,情感的接近性,让无数人从四处赶去送袁老最后一程。常怀感恩之心,长记稻中真义,这注定是一场漫长的送别。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须知饭碗里的粮食,都其来有自。国士无双,先生千古!再送一程,愿直抵星辰,愿照耀前路。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28
当人们在世俗浅薄的喧嚣中慢慢沦陷时,城信二字也就贬值了。
还记得读古文时,向教师询问“尾生之约”的故事,教师讲解后,我们却不约而同笑起来。老师脸色略变,没笑也没说什么,只轻轻叹一口气。瞬间大家的笑声有了停顿,那声叹息里分明隐藏着些许苦涩,也许几千年来的读书人在关于“诚信”的问题上,都只能留下一声叹息。
诚信真就变得如此卑微了吗!我不信。在漫漫人海中,点一盏心灯,开始寻觅诚信。其实,不是所有的诚信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诚信依然在那些纯朴美丽的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你看……
诚信是买东西忘记带钱时,老板仍将货物塞在你手中送你出门时的轻轻的一笑。
诚信是在一连串失败后,朋友们主动伸出的那一双双温热的手。诚信是为徘徊在路边的陌生人指路后,看到他脸上的粲然一笑。
诚信可以是从前百年老店里赊帐的帐单,也可以是今天人们手中的信用卡。
诚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失去诚信,便失去创业根本,失去做人资格。1999年日本东芝笔记本电脑曾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被起诉。事件发生后,东芝对美国用户实行经济陪偿,对东南亚用户却一拖再拖,妄图轻描淡写敷衍了事。这种“给美国人美金,给中国人补丁”的做法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结果是东芝销售额暴跌,从此无法在东南亚市场上立足。
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诚信的重要性么?话说回来,人生苦短,更当以诚为本。再聪明的人最多也只能蒙人几十年。然后,所有的伪装、心机都将在时间面前萎缩一个不堪回首的笑话。终将如雪泥鸿爪,慢慢无痕。要想从平凡中闪出辉煌,只能坚持诚信的原则。别忘了,我们为人一场也不过几十年光阴,与其庸庸碌碌虚度人生,哪如坦荡荡,气昂昂,捧一颗诚心,做一次真人?那么,纵然是短短的一瞬,也会因它真实的美丽而灿烂一生了吗?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应有一片诚心。”“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古老的诗句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深理。只要心诚,石头也会开出花来,让我们紧握这些箴言,相信,并且期待……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29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看到老百姓因粮食不足而深为饥饿所困时,他便悄悄埋下了消灭饥荒的梦想种子。袁隆平院士曾言:“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6年,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便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也拉开了袁隆平追逐“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序幕。
十年田垄勇突破
袁隆平院士的追梦路坎坷而持久。1973年,他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1981年,国务院将“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5年后,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且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经过9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1979年4月,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袁隆平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正处于艰难的探索时期,国际形势紧张、国内科研条件远远落后于西方、_冲击、百姓们生活困苦,但尽管形势如此严峻,袁隆平却坚守住了自己战斗的阵地,一步一步的推动着我国杂交水稻研究事业迈向世界。
梦想之路无止境
如今,袁隆平院士虽已成为年过九旬的老者,可他真正诠释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这句话,他仍然坚持杂交水稻技术研究,探寻着更多可能。20__年6月3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挂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亲笔签名的“告示”,他给团队定下了“三大新目标”:超高产冲刺、耐盐碱水稻及第三代杂交水稻。而事实也证明袁老的辛苦研究并没有白费,就在今年七月,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进行了测产验收,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早稻加晚稻亩产1500公斤目标达成!袁老终身奋斗的事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
淡泊名利守初心
袁隆平院士的杰出贡献让我们肃然起敬,国家也给予了至高荣誉但他的生活依旧朴实无华。他曾言道“倘若对钱看得太重,被金钱蒙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钱的奴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作为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许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的来信,信中除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以外,还道出了这位小朋友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读着小朋友真挚的来信,他也给出最真挚的建议与指点。他慷慨解囊支持教育事业,却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他喜欢呼吸田野的气息,喜欢与稻田亲近。他,平实而伟大!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30
华坪女高的时间是以分钟计算的:早上5分钟洗漱完毕,10分钟早读到位,出操1分钟站好队,学生出入教学楼、去食堂、回宿舍几乎都是跑着的。
张桂梅比学生起得早,一个人摸黑爬四楼,把走廊的灯全部点亮;学生跑步的时候,她就在队列边紧紧跟随;学生打扫校园时,她已经第一个来到校门口,拿着扫把和铲子等候。她还总是举着小喇叭喊:“快点儿,快点儿!别掉队!磨蹭什么?”
为什么要把学生在校时间安排得这么满、这么紧?原来,女高的作息时间与其他高中都一样,学生下了课就聚在一起玩耍聊天。可女孩们的话题总绕着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和那个被大山圈起来的小小世界。
必须用一个更大的世界,一种更广阔的精神,将女孩们的心灵充实起来。
华坪女高学生普遍入学基础差,高中不仅要学新知识,还要补之前落下的课;更重要的是,必须让她们知道什么是文明,什么是先进,什么又是现代化。用三年时间完成这一切,不多付出一些、不严厉一些能行吗?
于是,张桂梅不得不化身“爱骂人的张校长”。10分钟早读到位,5分钟打扫校园,她用一个个严苛到分秒的要求,改变着这些女孩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但华坪女高的学习生活时间安排得再紧张,也从不占用音乐课,与一般高中相比,学生唱歌、跳舞的时间还要多很多。
每天上午10点,是女高雷打不动的红色课间操时间。20分钟里,孩子们先集体背诵《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再唱跳《红色娘子军》等革命歌曲编成的健身舞。20__年,张桂梅听说城里的孩子都在跳“鬼步舞”,也让女高的学生学着跳:“‘鬼步舞’有一个好处就是快,‘快’对她们有帮助,可以提精神”。
回忆起在女高唱过的歌,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黄付燕说:“那时候日子是苦的,精神是满的。”
女高的学生不留长发,不打扮,她们却总能让张桂梅感到美,感到骄傲。“这个社会里,男女是平等的,女人不是靠妖娆来过日子的,我们要凭着自己的本事和本领过生活。我不希望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我希望她们能在庄严中透露出一种美,一种精气神。”张桂梅说。
20__届女高毕业生又取得了好成绩。张桂梅却并不满意:“今年高考成绩比往年好一点,一些指标无论在华坪县还是丽江市都排在前列,但与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
有人劝她知足,张桂梅却回答说:“我不能知足,因为我相信我们的学生有潜力。”
山里的女孩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办学十多年来,华坪女高已经把上千名毕业生送进大学。她们之中有曾因厌学、贫困、偏远而造成的辍学生和落榜生;她们之中有人只因为是女孩,从出生到长大,爷爷奶奶从没与她说过一句话。但如今,她们考入了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学府,她们读研、读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闪闪发光。
她每年都在鼓励女孩们考上更好的学校,她对这些女孩有更高的期待:“我对她们的期望是什么呢?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我希望她们变得更强,有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31
22日,召存信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勐海县举行,6位宣讲团成员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召存信同志的感人事迹。召存信同志一生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维护民族团结、无私忘我的崇高精神深深感动了与会人员。
大家认为,要学习召存信一生忠诚职责使命、殚精竭虑谋发展的公仆情怀,做到讲党性、顾大局,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奋发有为,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十三五”开好局;要学习他献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崇高精神,像珍爱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把全县各族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作出积极贡献;要号召广大青年学习他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崇高思想,进一步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争当向上向善的好青年,为建设美丽幸福的西双版纳贡献青春力量。
报告会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像召存信同志那样,始终做到心中有爱,带着各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感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两个共同”民族工作主题,牢固树立和广泛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扎扎实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确保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勐海县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要以此次宣讲活动为契机,努力把召存信同志的崇高精神渗透到每一位干部群众的思想深处,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形成共识,合力攻坚,为加快勐海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32
“英雄一路走好”、“村寨的守护神、侗乡的好支书”。从黎平县殡仪馆至县城西门出口10里长的街道两旁,万人空巷,人山人海,10万多人自发拉起一条条横幅,与舍己救人的英雄刘善平支书作最后的告别。
“我是支书,我去!” 刘善平同志没有豪言壮语,但他是高山下的花环,更是洪水猛兽中的勇士,他爱国爱家爱民,在大难当头却涌现出最美党员气概。
6月20日这天,天地哭泣,山河同恸,万物凄凉。黎平五开大道两旁的人行道上,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男女老幼,前后挤不进人,首尾看不到头。他们噙着泪水,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送别他们的好支书。
人们常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刘善平同志,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支书,一个实实在在的共产党员,当身上烙上“人民公仆”的印记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一点一滴,把他对群众的爱、对群众的好诠释的淋漓尽致,他踏实、坚持、奉献,他苦了自己,甜了群众。
刘善平同志走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刘支书是为救人而牺牲的,我带儿子来学习英雄事迹,教育他从小做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我敬佩刘支书的勇敢无私,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勇敢的、有爱心的人”,“刘支书是个好人,我们村里的事都是他带头干,他从来不叫苦,可惜了,这么好的支书,就这么走了”,群众万分悲痛纷纷道别。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尽管刘善平不幸英年早逝,但他却永远受到群众的爱戴和怀念。因为,他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永远会把他当亲人。在党中央要求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中,刘善平同志当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从刘善平同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和奉献精神。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应该把刘善平同志胸怀天下、无私奉献的精神学透,把刘善平同志忠心向党、真情为民、清正坦荡的精神转化到我们爱岗敬业的工作中去,让我们永远记住“两学一做”最美践行者,为灿烂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33
zz,男,43岁,中共党员,现任zz市商务局市场服务中心主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出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峻斗争,zz同志在市商务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带领市商务局市场服务中心全体职工认真履行防控责任,扎实做好zz市场和城北市场关闭活禽交易、人员密集场所防控、保障市场供应等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
zz市场承担着全市近八成市民的菜篮子,为保障春节市场供应,作为市场服务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他始终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大年三十下午还仍然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等活禽市场关闭赶到家里已经是吃年夜饭了。到家后,他只能向家里人尤其是父亲深深的道歉。20__年10月,父亲查出患直肠癌,先后在安医一附院、省立肿瘤医院两次手术,多次到省城化疗,虽然妹妹偶尔也能帮着照顾,但大事小事都要他自己动手。一边是繁重的工作任务,一边还要照顾父亲,除不影响正常工作外,他经常加班加点,白天起早跑zz市场和城北市场,晚上埋头办公室安排布置工作,夙夜为公。
考虑他家里的实际情况,中心班子和职工都劝他过年这两天多陪陪家人,可他主动要求正月初一带班,自己动手清理市场环境卫生,布置安排防控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蛮以为正月初二可以调休一天,接市商务局提前上班的通知后,他第一时间到达岗位。
连日来,他严格按照市防控指挥部和市商务局统一部署,全面做好密集场所的联防联控和市场保供工作。他带头宣传防控知识,发动经营户、劝导买菜的市民带好口罩,每天对市场进行消毒;他不顾劳累,利用业余时间,走访活禽和野生动物经营户,及时了解经营户身体状况;他亲自打电话联系蔬菜经营户,及时掌握市场货源组织情况,多渠道增加蔬菜、水产、蛋、冻货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加大消毒液等物资备货,确保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34
对于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
冯骥才《挑山工》中,泰山挑山工说:“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廖俊波同志正是这样一个憨憨的“挑山工”。
担子一头装着党的重托。廖俊波同志生前曾担任福建省政和县县委书记,20xx年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也是新时期县委书记的好榜样。郡县治,天下安。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是中央政策在地方落地的关键一环。入党20xx年来,廖俊波同志始终把“忠诚、干净、担当”内记于心,外化于行。初到政和,面对干部群众信心不足、状态不佳,他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负责人连开三天会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但又不局限于开会,“能到现场就不到会潮。
担子另一头装着人民的期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为民解难。”廖俊波同志调研灾后重建工作时,挨家挨户探访情况,把受灾的几百户群众都走了个遍;在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任上,城区地质灾害防治、配电站房整治等一个个硬骨头被他成功啃下;主政政和县时,统思想、抓经济、聚人才,在短短的五年间,实现了全省倒数第一到全省前十的“飞跃”,让“省尾”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摆脱贫困,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给一任打基矗”廖俊波同志言行一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每位党员、干部都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挑山工”。只要广大党员、干部像廖俊波同志一样,始终把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铭记在心上、挑在肩上,一心向着目标,用脚去丈量,步步踩实,一个劲往前走,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廖俊波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是我们广大干部党员的学习楷模;他这样的“挑山工”做事态度更是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榜样。向廖俊波同志致敬!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35
7月18日,凯里市林业局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职工学习刘善平同志舍己为人先进事迹。刘善平同志任九潮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忠诚、干净、担当,心系百姓,一心一意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全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邻里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习中,大家一致认为,在灾难面前,刘善平同志不顾个人安危、敢于挺身而出,甘当百姓心中的“守护神”,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事迹感人。学习刘善平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在国家和人民群众需要的关键时刻,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机关党委书记田金银同志总结说,刘善平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党性,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刘善平同志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为我们树立了身先士卒、爱民护民、舍己为人的光辉榜样,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他要求每位干部特别是党员在学习中要起表率作用,要联系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以刘善平同志为榜样,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好党员、好干部,切实发挥先进典型扬正气、激励精神、凝聚力量和示范引领的作用。
2024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36
在出席党的__大期间,张桂梅不止一次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在中央人民广播网演播室,她接受了9岁小记者吴梓曼采访。小记者向她提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个魔法瓶,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张桂梅饱含深情地说:“我有一个梦想,梦想让山里的孩子都有书读,梦想山里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看到__大报告提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句话,张桂梅激动不已。她说:“国家提出这样的教育发展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山里的`孩子渴望知识,渴望改变他们的命运,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现在面临的困难还很大,需要全社会伸出援手,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山里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高中阶段的教育。”
作为党代表出席党的__大归来以后,张桂梅一边忙着深入机关、学校、企业宣讲__大精神,一边为兴办贫困女子高中、新建“儿童之家"奔波。11月7日上午,在给全县的企业老总宣讲__大精神时,张桂梅用自己亲历__大的感受和一桩桩具体的事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老总们。一位煤矿老板激动地说:“面对奉献两个字,我自愧不如。什么是奉献?在张老师身上就可以找到最好的答案。”不少老板表示,一定全力支持张桂梅,帮助她把爱的奉献延伸下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桂梅一直为之呼吁的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在__大上已经引起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她苦苦追求的兴办贫困女子高中,也引起了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10月31日,丽江市已经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正式决定启动贫困女子高中建项目。现在,张桂梅的计划是面向丽江市的华坪、永胜、宁蒗、玉龙4个县的偏远山区招收4个班200名贫困女生,并于20xx年3月,先招初三预备班,9月正式就读高中。
与此同时,长期借用华坪县福利院房子生活的“儿童之家”的孩子们,也即将拥有他们自己的新家。华坪县已落实3亩土地,并由县政府安排100万元,中海房地产开发公司出资100万元新建“儿童之家”。目前,这个项目已经正式开工建设。据悉,新的“儿童之家”建成投入使用以后,张桂梅收养儿童的规模可以扩大到100人。到那时,可以有更多的儿童分享到她的母爱。张桂梅为之苦苦追求的梦想一天天成为现实,她让伟大的母爱在奉献中不断延伸。